歹的其他地方也發生過,不過這個卻是和其他幾個有所不同。
不過其他的劊子手的鬼魂並沒有像蘇揚碰到的這個一樣古怪。
其他劊子手出來謀害他人之時,多是選擇在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雖有烈日當頭,但是他們的靈魂依然能夠將受害人殘忍殺害,不過,他們不會是用先前自己所用的刀來將受害者斬殺。
古人將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
“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中國古代一直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作出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等等和他被處死有關連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壓抑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在古時候行刑還有很多規矩,比如唐宋時的法律規定,每年從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齋戒日,二十四節氣日,每個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殺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執行死刑。
而且還規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況下也不得執行死刑。有人計算後認為,按如此規定唐朝一年裡能夠執行死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時刻上,唐代的法律明確規定,只能在未時到申時這段時間內(大約合今下午一時到五時之間)行刑。並不是“午時三刻”。而清朝的法律只是規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對於行刑的時刻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但是這個傢伙卻是和常規的劊子手被道而馳,不僅僅選擇在雨夜,而且還是用自己生前所用的刀將受害者斬殺,這讓蘇揚的心中不得不犯起了嘀咕,“他到底是殺人的還是殺鬼的……”
“嗡……”他嘴裡邊的話還沒有說完,腦子裡邊就如被雷劈了一下一般的閃過了一個古怪的想法。
這個想法讓他無法再停留半分,他連忙跑回了專案組裡,將小伍叫了起來。
“小伍,小伍,快起來……”
“啊,蘇哥,您醒了!”小伍見蘇揚站在自己眼前的時候還嚇了一跳,有些慌亂的打著招呼。
“走,送我去博物館!”蘇揚說完之後就扭頭出門。
小伍絲毫不敢怠慢,連眼角的眼屎都沒有擦去,就快步的跟在了蘇揚的身後。
蘇揚迫不及待的想要證明那個傢伙生前到底是殺人的還是殺鬼的!
李博士已經回家休息,其他人又不知道蘇揚是什麼身份,無奈之下他只好找到了常館長。
常館長五十多歲的年紀,一身灰色的中山裝和略顯清瘦的身材,讓他顯的有點與眾不同。
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點腐敗的做風,更多的是那份對考古工作的熱愛,從他那掛在鼻子上的厚厚的眼鏡就可以看的出來,常館長是一個及具常識的人。
蘇揚沒有過多的客套,開門見山的說道“常館長,我還要看看那把刀!”
剛剛準備給二人倒杯水喝的常館長聽到蘇揚的要求就有些發愣,倒不是他的要求讓他不解,而是他的語氣,這和早上那個穩重的蘇揚比起來有些不一樣。
“這個,沒問題,我馬上就安排人陪你去!”常館長輕聲說道。
“常館長,我還有一件事想要問你,你們當時檢測過這把刀沒有?”蘇揚嚴肅的看著常館長問道。
“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檢測過了,怎麼,你要看那檔案?”常館長客氣的問道。
“不,我不看檔案,我只是想知道那刀上有血沒有!”蘇揚著急說道。
“這個……我不清楚,要不,我給你找當時檢測這刀的技術人員來問問?”
“好,那就麻煩您先帶我去看看那把刀吧!”
常館長本想讓其他人帶蘇揚去,但是看著蘇揚著急的樣子,他也只好陪著蘇揚走一趟。
路上,常館長都在悄悄的打量著蘇揚,像蘇揚這般年紀的警察他見過不少,但是像專門處理這種案子的他還是頭一次見到。
常館長肯親自帶蘇揚來其實還有另一個目的,他想看看蘇揚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