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結束,阿里海牙最後撤回江北的部隊是不足十萬,在嶽州損失了十萬人馬。他還沒有撤出一半的人馬,葉乾的第二集團軍就攻破岳陽,苦苦堅守的劉整坐最後一批船跑過長江。
不過這些天的江上戰鬥,蒙古各地徵集來的船,按著總數已經抵得上張弘範的船隊數量,最後開回江北的戰船也就一千多艘。歷時一個多月的平定江南戰役落幕。藍玫瑰徽州軍大獲全勝,七十萬蒙古大軍最後退回江北的不足三十萬。
(第二部:紅顏至尊)第129章 奸細(二)
長江戰役結束對於大宋朝的百姓和官員是高興的事情,藍玫瑰的施政綱領讓大宋轄區一片歌舞昇平,江南之地完全安定,蒙古軍完全撤過江北,由於徽州軍的存在,盤踞在雲南行省和四川行省的蒙古軍噤若寒蟬,不敢有絲毫異動,生怕引來徽州軍的進攻。派往各地的官員,雖然還是參差不齊,良莠全有。但是攝於御史臺的威壓,也相對的收斂不少,各地的管理也清廉了很多。兵權完全收回中央,地方官的權力也減弱。
對於內閣提出民變的威脅,藍玫瑰的想法很簡單,朝廷能做到,災害有救濟,為官能清正,哪來的民變?雖然就連陸秀夫他們也不相信,但是感於藍玫瑰的強勢,也只能認可。對此種做法,李庭芝是全力支援。
連陸秀夫都認為,李庭芝是因為他掌握樞密院的原因。其實藍玫瑰知道,李庭芝是在這幾次聯防機制下,發現了廂軍作用,才全力支援藍玫瑰的舉動的。藍玫瑰鬆口氣,耗費那麼大的精力,總算李庭芝沒讓自己失望。
藍玫瑰返回京師已經半個多月了,由於這次離京時間並不長,但是徽州軍折損卻很大。損失最大的反而是在紹興府堅守的王勝第三集團軍,被動防禦總歸不是辦法。藍玫瑰把精力用在了對軍隊的改革和整頓上。裁撤了一些部隊番號,精減作戰部隊的數量,很多有經驗的軍官,調入廂軍充實邊區的防禦,特別是長江沿岸的防守。對樞密院和兵部進行了改動,讓他們更加適合新的作戰要求。
名字雖然沒有改變,樞密院等於承擔了國防部的任務,兵部等於是總後勤部的職責。而藍玫瑰掌握的是野戰部隊,對各州的廂軍做出了嚴格的規定,與敵接觸的邊區,每州兵力不超過五千,在內地的州府兵力不超過三千,每縣兵力不超過兩千。這樣每一個州府都能在瞬間集中一萬到兩萬人,用於邊防區防禦。
各野戰軍分駐各地,對地方廂軍有監督指導的權利。不管哪一個州想擁兵自重或者造反,野戰軍的兵力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給於消滅。就是幾個州或者一路的廂軍造反,幾個野戰軍也可以應付。如果是外敵人侵,廂軍只要堅持幾天的時間,野戰軍就會趕到。
而作為野戰軍駐防地,軍隊將領沒有任何地方權力,也管不著政府的執行,雙方完全聽命於最高部門,互不統屬。野戰軍想造反,必須取得糧草和後勤物資,而這些控制在地方政府手裡,沒有兵部的檔案,一絲一毫也動不了。所以野戰軍也不具備造反的能力。而野戰軍分駐各地,兵力是很分散的,沒有藍王府發出的調令,根本能移動,任何將領都無法自行調動。
當藍玫瑰和兵部以及樞密院研究完,命令下達的時候,李庭芝和文天祥都佩服得不得了。這樣野戰軍牽剖地方廂軍,廂軍牽制野戰軍,而地方政府又單獨執行,好嚴密的手段,連連讚歎。這樣一來兩個人也同時明白,只有藍玫瑰可以造反,因為藍玫瑰具備調動兵部、樞密院和藍王府的權利,離開這一點誰也辦不到。
對於這一點,兩個人只能是暗中祈禱,藍玫瑰不要有反心才好。如果藍玫瑰現在想造反,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好在藍玫瑰沒有任何異動,一切都正常。
其實只有文天祥這樣實在的人才擔心,陳宜中和陸秀夫都明白,藍玫瑰暫時沒有造反的必要。大宋朝廷內外,都知道藍玫瑰的父親,只是襄陽的一個小小巡檢使,官封正八品武官。隨同呂文煥堅守襄陽六年時間。襄陽城破的時候,藍玫瑰在父親的忠誠部屬保護下,殺出襄陽進入當陽。藍玫瑰姓陳,原名陳召,藍姓是隨母姓,閨名玫瑰,所以叫藍玫瑰。父親、母親在襄陽殉國,家裡沒有親人了,就剩下孤身一人,小時候天縱異材、聰明絕倫、熟讀經典、通曉軍略,所以才有這般能力。
就是大家都知道這些,才不擔心藍玫瑰造反。因為她現在只是名字不一樣,其實就是皇上。任命官員,改革制度,生殺大權於一人之手,和皇上有什麼區別?
藍玫瑰沒有成家,沒有子嗣以前,是不會想篡權的。只有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想把天下傳給子女的時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