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烏骨城的一萬援兵,正在趕往白巖城路上,估算一下,此時大概已經到了白巖城,契苾將軍有危險,請陛下立即遣一上將率精騎先往趕往增援。”
遼東城中,武懷玉做為行軍司馬,在得到了最新軍情彙報後,也是立即向皇帝建議。
“孫代音不至於反覆吧?”
“陛下,萬一反覆,那契苾將軍危矣。”
身為行軍長史的李靖,也表態支援武懷玉,有備無患。
東突厥可汗、懷化郡王李思摩此時站了出來,“臣願率本部突厥騎兵前往接應。”
“好,那思摩先去。”李世民心中仍覺得白巖城既然降了,就不可能馬上又反悔,可既然高句麗有一萬兵馬趕去白巖城了,還是應當派人趕去接應,萬一他們攻打白巖城,孫代音、契苾何力他們也兵力不足。
李思摩率本部突厥騎兵三千,立即趕往白巖城。
武懷玉皺了皺眉,“陛下,三千突厥輕騎,只怕數量太少。讓安祿山、石守信再率本部的五千人同往吧。”
可皇帝卻覺得三千足矣。
“思摩的任務是策應契苾何力,協助白巖城孫代音一起守城,無須跟高句麗人打,”
“朕和李績都會馬上趕去白巖城。”
區區一萬高句麗援軍,李世民真沒放在眼中,他三日拿下遼東城,幾乎全殲四萬守軍,而李績也在蓋牟城那邊又擊敗了新城、國內城的四萬高句麗軍。
高句麗人連戰皆敗,已經讓皇帝覺得這些人不堪一擊了。
何況,契苾何力和高桓權有一千一,孫代音白巖城守軍有好幾千,這李思摩再帶去三千騎兵,這力量都足夠擊潰甚至殲滅那一萬烏骨城援軍了。
而李績的軍團也在南下,隨時會到,他這邊也馬上會動身,頂多也就比李思摩的騎兵晚一兩天而已。
見勸不動皇帝,武懷玉也沒再多勸。
其實他跟皇帝現在意見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武懷玉認定孫代音會反覆,不再投降,他跟來援的一萬烏骨城軍會是一夥的。
而皇帝卻認為孫代音都已經降了,哪可能這馬上又反覆。
當天,李思摩便率領三千突厥騎兵出發了。
而皇帝這邊大本營,要第二天才能出發,且還要留下大部駐防遼東城。
宰相張亮和長孫無忌,負責留守遼東城,武懷玉和李靖則是繼續隨駕。
晚上,
負責後勤的閻立德兄弟,派人在遼河裡網了不少大魚上來,又宰了些羊,晚餐挺豐富。
這次徵遼,在遼河沒打什麼仗,幾路兵馬渡河都很輕鬆,沒有打什麼渡河戰役,也沒出現什麼鮮血染紅遼河,屍體浮滿河中的情況。
若是那種情況,一般就沒有人會去捕魚吃,起碼三兩月都沒人願意吃魚。因為有可能捕上來的魚剖開肚子,裡面還會有沒消化的一些東西,能讓人噁心反胃。
“你好像很確信孫代音會反覆?”
李靖問懷玉,七十多的李靖本不想來遼東,一句學司馬懿嚇的李靖趕緊來了,好在他也不需要統兵打仗,只是跟著御營參謀顧問,倒也還算輕鬆。
“嗯,看烏骨城援軍速度這麼快的趕往白巖城,毫無停頓的樣子,大機率白巖城是反覆了。”
“而且孫代音是貶來白巖城的城主,在白巖城時間不長······”
皇帝帶的廚子手藝還不錯,把捕來的魚做了不少道好菜,有紅燒有香煎,還有烤魚、燉魚、蒸魚,甚至還有魚生。
武懷玉喜歡吃香煎的小魚小蝦,還有裹了麵粉炸的也特別香,對魚生他是不吃的,畢竟他也學醫的,可是很清楚淡水魚生寄生蟲的可怕。
其實戰場上還能有這麼好的伙食,可是極難得的,一旁的秦瓊就說當年他跟隨張須陀在河南征戰時,那時天天打仗,糧草匱乏,更別說肉蔬、佐料了。
得紮營時才有空煮鍋粟米粥,採點野菜,調料除了鹽,頂多就是割塊醋布添點味道,能吃上醬,或是鹹魚,那都是後勤補給很充足了。
而他們現在還能在遼東城裡,吃上一頓堪稱全魚宴的大餐,這哪裡是兩千裡外深入敵境作戰啊,簡直比在國內行軍時伙食還好。
“好久沒用過醋布了,甚至有點懷念。”秦瓊吃著一條炸的酥脆的小河魚道。
倒是程咬金在旁邊聽了直瞪眼,“那玩意不是不得已,誰願意吃啊,一股餿了吧唧的味道,”
“哈哈哈,”這話引的一眾將領都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