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資金,在各大報紙、期刊上開闢專欄,進行詳細的、連續的介紹,一舉把張盛霆茶葉評級打造成最權威的評級。
除此之外,其他各個行業也都有了明顯提升,尤其是船舶、畜牧、果林和輕工業等等,都成為領先發展。因為福建省最大的商機不是土特產,而是它的地理位置。東南沿海巡閱使的設立標誌著西起越南、東至上海的南中國貿易線路更加完善。
兩省境內的資產階級,透過便利的稅政和銀行扶植計劃,可以輕鬆的引進低廉的商品,或加工或轉運,直接銷往世界各地。本土商業更是如日中天,優惠的生產環境配合快速發達的貿易線路,根本不愁沒有訂單、沒有顧客,反而還唯恐貨物不夠。
不過隨著發展如火如荼,漸漸又暴露出一個重大問題。福建沿海航線十分發達,只是內陸地區的路面交通情況卻很落後。八閩地區的地理環境雖然比不上蜀地艱險,但也算得上道路困難,大部分都是山區地形,蜿蜒崎嶇、上下顛簸,很多地方只能依靠人力進行運輸。
這個訊息很快反應到兩省總商會,總商會又寫了呈請發到巡閱使署衙。
吳紹霆在偶然的原因下看到了這份呈請,當時就有了一個極為認真的想法。
幾天後,他在漳州行營召開了一次兩省財政部、商務部的全體會議,推出了一項大型鐵路線工程計劃,決定完成東起福州、西至梧州,並且還包括韶關、南平這些北部支線的三省鐵路網,徹底完成東南沿海的鐵路交通連線。
這次會議連續召開了四天,同時請來不少鐵路交通方面的專家。與會所有人都不得不驚歎,吳紹霆這個三省鐵路網的計劃著實大氣,只不過大氣的讓人有點喘不過氣。如果說單純的修建福州到廣州的沿海鐵路線,還是大有可行之處,畢竟沿海的地形還算平坦。可現在要連線閩北地區,其中要經過不少深山野林,甚至還要進行開鑿隧道,放在如今的工業水平面前這絕對是一筆天價的投資。
以前修築鐵路是政府把工程交給民間集資,民間商戶、百姓都期望鐵路能改變當地的現狀,帶來更多的商機和便捷,所以都願意出錢出力。但在這次大會上,商務部官員做出一個很悲觀的預言,由於福建地形修築鐵路費用昂貴,只怕民間根本負擔不起,而單純由政府出資更是不可能,這個工程足以拖垮財政部三年的賬目。
“不能因為困難我們就選擇畏縮,人類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克服困難。此次修築粵閩全境鐵路網,難在一時,卻利在千秋萬代。我輩從大革命至今,所作所為、所流血所犧牲,不正是為了子子孫孫能夠安定幸福嗎?我身為巡閱使,從來沒想過把鐵路出賣給洋人,這條鐵路由咱們中國人自己修,修好了也由咱們中國人自己用,投入再大都是值得。”吳紹霆在會議上言語有力的說出這番話,他的表情與他的語氣如出一轍,有一種固若金湯、不可逆轉的大氣勢。
“話雖然這麼說,可是上哪裡去找這麼多的資金呀?”有人嘆息的說道。
“修鐵路的經費可以慢慢籌集,這個鐵路計劃不急於一時求成,先從簡單容易的開始著手,資金籌到哪裡就先修到哪裡。五年十年無法竣工,那就十五年二十年繼續修。只要諸位都是有心人,這一代人的願望完全可以由下一代來實現。”吳紹霆篤定的說道。
“若是這麼說,工程拖得越久,反而不必要的消耗也越多,到底是不划算的事情呀。”又有人哎聲嘆息的說道。
“軍政府這邊會盡可能的安排可以用的資金,至於民間募集就全靠各位動員。這次不是兒戲,我一定會拿出兩百分心思來對待。福建、廣東籌集不到,那我們就去上海、去天津、去海外,向那些有民族自強之心的同胞們募集。”吳紹霆鄭重其事的說道。
所有人已經感受到吳紹霆的決心不可動搖,這位巡閱使是兩省最高執權者,就算他們再怎麼勸說只怕也是無濟於事。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的問題僅僅是資金上的困難,一旦這個鐵路計劃真的順利完成,對整個南中國都將是一件大好事。鐵路不僅是交通這麼簡單,它能造福人類的地方多不勝數,不可否認這就是一樁實事,也只有吳紹霆這樣有熱血的領導者才會不畏艱難險阻的做實事。
粵閩鐵路網計劃很快登上報紙,訊息不脛而走,在國內再次掀起一陣短暫的熱議。
尤其是在吳紹霆決心向全國乃至海外同胞募款修鐵路的訊息傳出之後,議論的聲音如同火上加油。外界對此的看法難以統一,有人認為是好事,有人認為是勞民傷財的壞事,還有人認為利弊具有。
《順天時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