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南疆之重臣,吳可的話還是非常有分量的。
雖然朝廷一直都沒有討論過,但安南的情況朝廷又不是不清楚。讓一干朝中重臣哭笑不得的是,堂堂的大清藩屬,安南竟然被偽大成國叛逆以及列強法蘭西軍隊霸佔,任由兩方人馬大打出手而無可奈何。
不說叛逆黃鼎鳳如何如何,至少其和部下數萬人馬,是被兩廣清軍趕到安南地界的。可是法國人就不同了,任誰都看得出這幫傢伙狼子野心,一力侵佔安南國土地顯然沒安什麼好心。
雖然不滿,可是朝廷不願跟法國人產生正面衝突,尤其法國人還有一支實力不俗的遠東艦隊,這使得兩廣還有閩浙沿海地帶受到極大威脅。
而南方地區又是朝廷的財賦重地,怎麼可能拿之輕易冒險,儘管兩廣總督對這樣的危險並不在乎,可朝廷在乎啊。
儘管吳可隱晦的表示兩廣清軍已做好準備,隨時都可聽從朝廷調遣,直接加入安南內部戰事之中,並有把握將法國人以及叛逆黃鼎鳳和其部下全部趕離安南境內,也不需要朝廷出兵相助,單單依靠兩廣清軍便可解決問題。
就連法國遠東海軍,以兩廣水師此時的戰力,想要解決也不算什麼難事,就算互拼消耗也能將法國遠東艦隊耗死,可惜的是朝廷根本就不相信,以為吳可在說大話……
第720章水生火熱
要說‘海防’與‘塞防’之爭,就不不得不說所謂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也是後世公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
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則徐得到非凡讚譽,諡號“文忠”是清帝表彰他終身維護朝廷權益辛勞所賜,維新派尊他為“首”,頌他為習洋“技”開先河,當下依舊對他推崇,贊他變革開拓,范文瀾評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1785年8月30日,林則徐出生在福建福州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家庭。他的人生軌跡按封建仕途前行,20歲中舉人,26歲金榜題名中進士,後歷任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等職,成為漢臣中受清帝重用之人。
1838年,林則徐受命廣東禁菸,改變天朝對外夷的陋見,知覺“彼萬不敢以侵凌他國之術窺伺中華”論斷之愚昧,接觸外部世界,採訪夷情,收集外文書刊,招募低出身懂洋文的百姓入欽差行轅,翻譯西方著作。其組織翻譯的《四洲志》問世,為國人開啟世界人文地理之門。
林則徐禁菸深得人心,又兼整頓海防籌備戰守,使得洋人在廣東灰頭土臉,鴉,片貿易就此阻隔。英軍不甘受制,悍然發動戰爭,清軍整飭不力,節節敗退,割地賠款,林則徐為此削去官職充軍伊犁。
其途經揚州,贈送魏源《四洲志》譯本,《海國圖志》由此出版,“善師制夷”影響至今。1846年,清道光皇帝重新啟用林則徐,授陝甘總督、雲貴總督要職,1849年林則徐稱病告老還鄉,途徑長沙,接見左宗棠,尊為上賓,兩人徹夜暢談,在國人眾議抗英海戰之時,林則徐深感西北邊防威脅日近,國境守備薄弱鬆弛,沙俄騎兵馳騁無阻,預見“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其死後十餘年,沙俄兵不血刃侵佔清國150萬平方公里,不詳預言終成現實。林則徐對廣州十三洋行的擔憂,對禁菸失敗的不甘,臨終不忘“星斗南”,終成歷史銘記的民族英雄。
林則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離粵之時向奕山貢獻六策,首要即“海疆長久之計”乃籌辦“外海水師”。林則徐擔憂“徒守於陸,不與水戰,此常不給之勢”。這一反省,從重陸防轉變為重海防,擊碎中國千年重陸輕海的陋見,提出“有船有炮,水軍主之,往來海中追奔逐北,彼所能往者,我亦能往,岸上軍儘可十撤其九”的思想,堅定認為要保衛陸上城邑,須有水師控制大海。
林則徐“制海權”思想的萌芽早於洋務派二三十年,這是封建王朝軍事思想史的重大突破。
後來林則徐被貶新疆,卻心繫國運,瞭解邊疆史地,其對沙俄“威震鄰國,開疆拓土”虎視新疆,對英吉利逼近葉爾羌和戈會哈威脅西藏,分外擔憂,尋找邊防固達之道。其親臨喀什噶爾,譯詢卡外各國夷部地土風俗,離去之前,摘抄《喀什噶爾、巴爾楚克等城墾田原案摘略》《巴爾楚克等城墾田案略》《哈密廳卷宗》等手卷,獲贈《卡外與圖》,從歷史地理中尋找“備邊之法”。
林則徐深知疆民之苦,坦言“回子至愚極懦,且極可憐。自漢官以至兵丁,使喚之甚於犬馬,其貿易放債之漢民,欺騙之、盤剝之,視若豕羊而已”,規勸清廷重視善待。其提出治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