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出身也不好,可很會持家過日子,偶爾回來時還順路檢點瓶瓶罐罐換零錢。

結婚之後,兩個人很快有了寶寶,王策劃又在在晚間找了一個給別人矯正文字的小工來幹,每個月多了幾百塊錢的收入,家裡也漸漸紅火起來。

但在兒子出生的那年冬天,王策劃卻開始為自己家的“空間”發愁了。

過去,王策劃是一個人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那種,可現在有了兒子媳婦,這本就不大的棚戶區小院,一小下子就變得更加捉襟見肘。

而最麻煩的是,他們越冬所儲存的蘿蔔白菜,徹底沒地方擱了。

好在,王策劃的媳婦是個細心的女人,她對王策劃說,自己看見隔壁老王家挖了一個地窖,一米多深就行,用木板蓋住,便能解決放菜的問題。

而且那種地窖挺安全,棚戶區如果改造,三擔土就能把小地窖填平,也不會出現被人發現罰款的問題。

這個建議可是相當牛的,雖然有點風險,可能解燃眉之急。

於是乎,王策劃便在每天夜裡開挖,白天散土,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搞出了這麼一個小地窖。

原本一切都順順利利,但就在王策劃已然將窖形整好,開始往裡邊碼放白菜的時候,突然發現那地窖的邊緣里居然鑲嵌著一個……一隻手長短的瓷瓶子。

瓷瓶很髒,上邊有些暗紅的紋路,口小腹大,邊緣崩掉了一塊,露著白瓷的斷口,但整體上儲存完好。

王策劃看著那瓶子,自然高興的很。

畢竟他生活的棚戶區是立在運河邊上的,因此即便是道聽途說,王策劃也知道我一些過去“走泥財”的故事。

尤其讓他記憶深刻的是,前年的一個街坊,就因為蓋房挖沙時找到了多半塊十四橫“宣德年”款瓷器而發了家,現在已經搬離了棚戶區,“麻雀變鳳凰”了。

這樣的誘惑,眼看著到了他的面前,王策劃看著那口小的梅瓶,也是浮想聯翩,他不祈求能因這一個瓶子衣食無憂,只求這東西值個萬把塊錢,幫助他貼補一下家用,便“阿彌陀佛”了。

帶著那份見寶的興奮與忐忑,王策劃把那瓶子從牆壁的泥土間細細扣了出來,又放在手心,掂量了一下。

可誰知道,王策劃這一掂之下,竟然又有了新奇的發現。

那瓶子,不是空的。

藉著手電的光暈,王策劃詫異的看著那玩意,發現此手裡的梅瓶小口,被古人用膠泥或者蠟制一類的東西封著,搖晃幾聲,還發出憋悶的響動與刷刷的水聲。

這個發現,當真讓他詫異不小,又由衷心歡。

王策劃好歹是學文的,知道古人多用這種瓶子裝珍藏佳釀,不過幾百年傳承下來,真瓷瓶子儲存的多,但裡邊的“佳釀”還完好無損的可沒見過。

而眼下的瓶子,儲存著原裝的液體,又有著不錯的品相,當真是天賜的寶貝。

拿著瓶子,王策劃滿面的激動,於是他連白菜都不碼了,第二天一早,便揣著瓶子,跑到本市英雄墳下的古玩市場,打聽行情去了。(未完待續。)

第二十六章:忠告

英雄墳下的古玩市場,自然是人山人海。

當年的古玩市場,不像現在,還沒有那麼多隻看品相,不問來路的“愣頭青”存在。

雖然大家掙錢,但是也有原則,像冥器,禁器和鬼器一類的東西都會刻意迴避。

也因此,當王策劃抱著這麼一個邪教養魂的法器來到市場時,其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去大店鋪問瓷瓶價錢,那些店鋪連話都不和他說,便直接送客,他問小攤販,那些個攤販卻又在同行互相交頭接耳的討論中,委婉的拒絕了他。

一次碰壁,二次又碰壁,三次還碰壁,這接連不斷的怪異讓王策劃都開始懷疑人生了,最關鍵的是他問那些老闆到底為什麼不要他的瓶子,人家卻又笑呵呵的什麼都不說。

古董圈子,那是過去比五臟廟還愛裝逼保密的行當!懂行的人買賣物件,都得裝的跟三孫子一樣,生怕別人看出來,更何況是面對王策劃這麼一個“愣頭青”呢?

所以,他什麼都問不出來。

最後,實在有一個看不過眼的老攤販,悄悄對王策劃道:“您手裡的東西稀罕,但實在是邪性,用我們行當裡的話說,就叫‘伺候不了’,所以我勸您也找個地方扔了吧!”

“伺候不了?”王策劃撓撓頭道:“那怎麼就算伺候的了呢?”

那老掌櫃呵呵一笑,隨後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