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到汴梁來拜望他了。石守信和王審琦是他當年的好兄弟,而範質、王溥和魏仁浦是趙普之前的三位大宋宰相。這五個人一起來到汴梁,趙匡胤自然是高興萬分。
所以,趙匡胤就在宮中擺下了盛大的宴席,歡迎石守信等人的到來。趙普、趙光義在席邊作陪自不必說,滿朝文武也都被趙匡胤邀來作陪。要知道,石守信等人不僅與趙匡胤、趙普、趙光義很熟悉,就是滿朝文武,他們也大都相識,故而,席間的熱鬧與歡快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難想見的。
然而,就在這熱鬧與歡快之中,出現了一點小小的不愉快。那就是,石守信等人在汴梁逗留了數日後離開的時候,趙匡胤的大女兒昭慶公主、二女兒延慶公主和三女兒永慶公主也哭哭啼啼地離開了汴梁城。
原來,趙匡胤在心裡總覺得有些對不起石守信等人。石守信、王審琦(包括高懷德等)等人為趙匡胤最終能夠君臨天下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趙普的建議下,趙匡胤一招“杯酒釋兵權”使得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顯赫全無。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人雖然稱不上是大宋的開國功臣,但在趙匡胤建宋之初,也為宋朝的穩定和發展做了許多功不可沒的事情,而最終,趙匡胤卻以年事已高為藉口,讓範質等人告老還鄉了。
所以,趙匡胤就想對石守信等人做些補償。恰好,石守信、王審琦和魏仁浦三人在來汴梁的時候,分別把自己的兒子石保吉、王承衍、魏咸信也帶了來。趙匡胤就靈機一動,當即決定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分別下嫁給石守信、王審琦和魏仁浦的兒子。
對趙匡胤的這個決定,石守信和魏仁浦了無意見,因為他們的兒子尚未婚娶,能成為皇親國戚自然不是一件壞事。而王審琦卻遇到了一點麻煩,因為他的兒子王承衍已經娶妻樂氏。如果王承衍再把公主娶回家,那公主豈不就成了王承衍的偏房?皇上的女兒如何能做別人的偏房?
於是王審琦就向趙匡胤叩頭,請趙匡胤改旨。趙匡胤卻道:“朕旨意已定,斷不能改!”
皇上的旨意不能改,但有一樣東西能改。趙匡胤對王審琦吩咐道:“你回去以後,令那樂氏改嫁,朕給予她厚賞!”
王審琦只得依旨行事。趙匡胤的三個女兒對此很是不快,可又無奈,最終,她們只能帶著很少的嫁妝(趙匡胤實乃儉樸之人)流淚而去。而趙匡胤卻開心得不得了。
趙普對趙匡胤逼迫那樂氏改嫁一事很有些看法,但他沒有明說。他以為,剛剛才與皇上修好關係,如果因為這點小事又引起皇上的不悅,那就不值得了。
不過,趙普自己也對自己產生了疑問:難道自己以後就這麼一門心思地順應著皇上?
第七章
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國庫的銀子一天比一天多了,趙匡胤又想打仗了,這回他把矛頭指向了北漢國……宰相趙普不同意,兄弟趙光義也有異意,趙匡胤一氣之下,親披戰袍,御駕親征……一路上,他心中忿意難平:朕要令目極之處均歸大宋……
朕要令目極之處均歸大宋
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二月,當和煦的春風在汴梁城內外柔柔地吹拂時,趙匡胤正式冊立宋氏為大宋皇后,因為此舉非比尋常,所以趙匡胤在冊封皇后的同時,還大赦天下。
此時,宋氏因得到趙匡胤的殷勤眷顧,已懷有龍種。足月之後,她產下一子,是為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
三月,大宋朝廷組織京試,得進士十人。其中,位居第六名的叫陶邴。陶邴是翰林中丞陶谷之子。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回到汴梁後,“請”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周恭帝柴宗訓“禪位”的時候,因行事倉促,一時苦於沒有禪位文。就在這當口,時任翰林學士承旨的陶谷掏出了早已擬就的禪文,幫助趙匡胤順利地“繼承”了帝位。
按慣例,考取進士者的名單要呈給皇上審閱。當趙匡胤御覽那十位登進士第的名單時,趙普也在旁邊。於是趙匡胤就問趙普道:“這第六名的陶邴可是那陶谷之子?”
趙普回道:“皇上的記性真好!這陶邴正是陶谷之子。”
趙匡胤又問:“朝中上下,紛紛傳聞,說是這陶谷雖然是學富五車,但卻教子無方。趙普,可有此事?”
趙普點頭應道:“臣也聽過此類傳聞,說是陶邴性倔,不服陶谷管教,而陶谷也拿陶邴沒有辦法。”
趙匡胤不覺皺起了眉:“既然如此,那陶邴如何能考中進士?”趙匡胤當即吩咐趙普去查一查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誰。一查,趙匡胤更起疑心:主考官正是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