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可是與江北的曹操勢力中諸多人有來往!這一點就可以利用下!
根據劉琮的瞭解,歷史上的魯肅曾經兩次投靠江東孫氏。第一次是建安三年孫策在世時。“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袁術聞其名,就署東城長。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東渡,因與同行。”
不久之後,魯肅就以還葬祖母為由,辭別孫策回到家鄉東城。或許當時的魯肅並不看好,或許魯肅真的是個孝子,總之,魯肅是離開了!
第二次是孫策死後。而且魯肅投江東前,曾出現過劉曄勸魯肅投奔巢湖鄭寶的小插曲。
三國志中曾經有記載: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肅答然其計。葬畢還曲阿,欲北行。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當初魯肅已經答應劉子揚投奔鄭寶,而周瑜搶先“徙肅母到吳”,力勸之下,魯肅這才答應事孫。這就值得玩味了,說得難聽一點,這魯肅是被周瑜綁架,不得已而事孫!
當然,這些只能說明魯肅可能事吳是迫於無奈,但並不會影響孫權對其信任。而魯肅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江東政權的忠心。但劉琮可是知道,魯肅除了跟曹操集團的紅人劉曄交往甚密之外,還跟其他人有來往。
魯肅生長在淮南江北計程車夫交遊之鄉,看夠了周圍曹操、袁術、呂布、孫策多股勢力紛爭橫奪,加上魯肅家財豐厚,喜愛結交豪傑,又志向遠大,很想借亂世之機成就功名。所以他很容易交上不少類似劉曄的朋友。
而其中兩個人也很有名氣,一個是下邳名士陳登,一個是陳登任廣陵太守時的攻曹陳矯。而無論陳登、陳矯還是劉曄,都是反對孫氏政權、支援曹操的人士。
陳登,江東孫氏的死對頭,曹操任命他為廣陵太守,他的任備除了“陰合眾以圖呂布”,便是為監視江東,這可以從廣陵的地理位置看出來。孫策遇刺,陳登很可能是參與者之一!
如果說,魯肅與陳登交往屬於過去的話,再加上陳登可能參與刺殺孫策……劉琮在內心的得意的笑了。孫紹,張昭,但願你們能夠憋得住!還有孫權,希望不要懷疑魯肅啊!
陳矯,從“辭孫策、袁術之命”看,足見此人反對孫氏。
劉曄,從其暗殺鄭寶、打著曹操旗號轄領鄭寶兵眾的行為看,此人可謂人在江淮而心已許都。而劉曄將鄭寶人馬贈給劉勳,除因兩人都是漢室宗親外,恐怕劉勳此時也早傾向曹操了。
劉勳是後來被孫策打敗後投奔的曹操,但當時袁術新死,劉勳駐在皖縣,害怕孫策來攻,很可能已先與曹操聯絡。劉曄現在可是曹操集團的重臣啊!
而聯絡到魯肅第一次投江東後,又藉故返回東城,足可斷定:魯肅當時並不看好江東政權,並與親曹反孫的江淮人士有來往。可現在居然又是江東的重臣,誒過說魯肅心儀曹操,是臥底,孫權會怎麼想?
最重要的是,可能孫權對於魯肅的過去都不甚瞭解吧。劉琮覺得是時候讓孫權對於自己所依仗的重臣應該有個詳細的瞭解。當然更要讓孫紹知道魯肅與陳登交往的那段往事!
第369章 魯肅蒙冤
第369章
“先生,你看這書信……”張昭的書房中,孫紹拿著一份劉曄寫給魯肅的信。在信中。
張昭接過書信,他只是看了看抬頭便大吃一驚,上面赫然寫著:子敬吾弟!張昭急忙翻到最後,落款竟然是:愚兄子揚!
子敬便是魯肅,子揚是劉曄。孫紹或許不清楚劉曄是誰,但肯定也是看出來了這是寫給魯肅的信。
“這封信你怎麼得到的?”張昭並沒有繼續往下看,而是先問孫紹信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