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赤壁時。於長江之上橫槊賦詩。言辭之間,盡顯其文才風度。董依稀記得,曹操此生最大地願望,就是效仿冠軍侯,學那周公。
時至今日,黑廝的依舊未變,曹操……始終是曹操。
要說講起來地話,曹操這些年做了不少的詩詞,其中不泛董耳熟能詳的詞句。比如當年曹操平定青州,於東萊郡和孔融飲酒之餘,曾登陽丘山。
在山上做賦一首,就叫做《陽丘山》。
可是董卻聽出來,那是後世流傳已久的《觀滄海》。只不過首句東臨碣石,改作了東臨陽丘。餘者地意思,大致相同。至少在董看,是差不多。
可沒想到……
《短歌行》是樂府舊體,屬於《相和歌…平調曲》。
在後世中,曾有評論說短歌行之中,常常以人生夭壽為主題,來抒發感懷。
前世記憶裡面,山村裡地大學生似乎也時常因懷才不遇而產生許多的感懷。每每醉酒,總是會瘋瘋癲癲地跑到山上吼叫……當然,那只是吼叫,而不是歌。因為在後世,祖宗流傳下來的許多好東西都已經失傳,而人們早已不敬鬼神,不敬祖先……
那位大學生曾對董說過,他所吼的,就是短歌行。
董忍不住隨曹操的短歌行而唱和道:“白日何短短,百年苦亦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我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殤。
富貴非所願,與人駐顏光。”
曹操所歌,為古體詩。而董所唱,卻是新體五言句。
不過當年董盜《情思》之後,就有人開始不斷豐富詩詞的韻律。加上董身邊有蔡邕蔡琰父女這種音律大家,所以這五言句,已經漸漸的成熟了。
曹操和董歌罷,相視大笑不停。
“西平,適才你問我天下人誰可入我法眼?”
“正是!”
“西平,可知龍之變化否?”
董心裡咯噔一下,強作笑顏道:“願聞其詳。”
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藏芥隱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仲春,龍乘時而變化,猶如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天下英雄,唯操與鄙夫。想當年,董聽評書時,袁大師講這一段,總是令人熱血沸騰。
可是如今從曹操口中說出這些話語來,卻比那袁大師更強數百倍。任後人如何模仿,即便是一字不差,聲音相和。可黑廝終歸是黑廝,凡俗之輩,豈能模仿?
董可不會像劉備那樣,聞驚雷而恐懼。
大笑著,舉杯道:“黑廝與我,所見略同。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哉!”
酒不知不覺中,已盡。
董和曹操並肩向山下走去,一路談笑風生。
山口處,許褚曹彭已經等的不耐煩。可是看二人模樣,卻不由得目瞪口呆。
自有裴元紹牽馬過來,董翻身上馬。
“孟德,已滎陽為界,自新鄭至旋門關,不興兵戈之事。若同意,十萬兵馬盡數還與你。若不同意,你我就再興刀兵,拼個魚死網破,也不負今日美酒。”
曹操也已經跨上絕影,聞聽大笑點頭。
“就依西平所言,新鄭至旋門關,不興兵戈之事,你我之間,來年再論輸贏。”
“告辭!”
曹操在馬上一拱手,也不贅言,催馬向遠方而去。
看著曹操的背影,董突然大聲道:“此生能與孟德為敵,足矣,足矣遠方,傳來了笑聲。
董也不覺放聲大笑,那蒼勁地,雄渾的,完全不同地笑聲,和在一起,迴盪蒼穹。
第四卷終
第一部 少年遊 第四二二章 五蠻
更新時間:2008…12…2 20:02:19 本章字數:5081
壺頭山,高峰孤聳,素壁千尋。醉露書院
山中有一溪流,名為(man溪,流經宛陵縣後,注入酉水,滾滾東逝去。
溪周遭,有松覆蓋,山中景色秀美,虯龍蟠曲,翠染碧空。遠觀去,盡顯奇險清幽。
所謂五溪蠻,指的是世代居住於此的山民土著。
其中包括了雄溪、溪、辰溪、酉溪、武溪,大都居於山中,憑藉山中險要關隘,大寇郡縣。漢室自光武之後,屢次興兵,於周遭郡縣造成很大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