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趙構很有一套!
他這招確實有效果,朝中百官都紛紛要求他繼位。宗澤還建議他到宋太祖發跡的地方應天府登基,向世人宣告,大宋又活了,老趙家又復國了,江山依舊在,只是把皇帝換。
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張邦昌也主動獻殷勤,又是給趙構送登基儀物,又是把皇太后送到應天,忙得不亦樂乎,似乎忘記了自己篡位那檔子事兒。
能達到這種意境的人,不多啊!
靖康二年(1127年)年五月初一,萬事俱備,趙構在應天登基,年號建炎,史稱宋高宗。
注意啦,看看高宗是怎樣收拾這堆爛攤子的!
為了穩定人心,高宗沒有急於追究張邦昌及支援廢趙立異的大臣,讓他們多蹦躂幾天。同時,迅速啟用了一批主戰派將領,李綱、宗澤等人都得到了重用。殘酷的現實讓高宗認識到,現在戰爭還沒結束,國家還不太平,不能再不重視武將了,要把那些能打仗的人召集在一起,為大宋出力!
想法是好的,可是一旦武將手裡頭有了兵權,高宗能睡安穩覺嗎?
按老趙家的傳統,那可是重文輕武啊!
重文治,輕武功,是北宋滅亡的教訓,高宗能否吸取這個教訓,重振武功呢?
一切皆有可能!。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 赴金(9)
且看高宗登基以後,南宋的亂相。還沒怎麼和金軍交戰,內部先亂了,叛亂不斷,不少人想趁國難之時,渾水摸魚一把。
往往是這個叛亂未平,那個叛亂又起,國家如一團亂麻,說不清,理還亂!
就在這個混亂時期,高宗也沒忘記收拾張邦昌一夥賊黨,張邦昌被賜死,宋愈、王時雍先後被殺。
來個秋後算賬,高宗心不軟啊!
李綱復出後,積極主張對金作戰,舉薦宗澤等抗戰派將領擔任要職,並對軍事制度進行革新,要求各地加緊修繕城池,構築防禦,準備與金軍打持久戰。
李綱以為,經歷了靖康之變,高宗應該對金人有個清醒認識,一味退讓求和是沒有出路的,只能像羔羊一樣,任人宰割!
高宗真的認識到了嗎?沒有!李綱太不瞭解高宗了。
在高宗看來,無論戰備做得何等充分,宋軍也打不過金軍,弄不好,還可能重蹈徽宗、欽宗的覆轍,成為金的俘虜。
特別是汪伯彥、黃潛善不斷和李綱唱反調,鼓吹金軍的強大,宋軍的弱小,只有和談,才是出路。
不斷出現的叛亂,讓高宗意識到,過多的強調備戰,勢必會湧現出許多手握兵權心壞不軌的逆賊,伺機發動叛變!
內憂大於外患!這是高宗對當時局勢的判斷,為了防止出現更為嚴重的兵變,高宗罷免了李綱,起用投降派汪伯彥、黃潛善二人。
剛當上宰相的汪伯彥立刻給高宗出餿主意了,說什麼東京離金太近,很容易被金軍佔領,不如遷都揚州,使皇帝穩坐大後方,避免再出現類似皇帝輕易被俘的事件。
高宗也早意識到這個問題,只不過東京守備宗澤一再奏請還都東京,高宗礙於情面,只能一推再推。
高宗真的怕啊,怕回到東京就再也出不來了!
東京是個不祥之地啊!
還沒等高宗把龍椅坐穩,金軍又打了過來。
建炎元年(1127年)秋,金軍兵分兩路攻打南宋,由於汪伯彥等人消極備戰,把防線從黃河後撤到江淮一帶,使得金軍輕鬆渡過黃河,先後佔據了兩河地區的州縣。
三十六計走為上,這回可不能學欽宗在東京城裡傻靠,就是求和,也要先跑遠了再說!
來不及多想,在汪伯彥的建議下,高宗迅速登船向揚州進發,開始逃命之旅!
欽宗和高宗這哥倆,一個死守,一個逃跑,這皇帝做得絕了!
唉!逃跑就能解決問題嗎?金軍一打就跑,國土再遼闊,也經不住他這麼折騰啊。
看來金太宗是下了決心要跟趙宋作對到底了!
高宗在揚州主政,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戰敗的訊息。
怎麼說好呢,宋朝的軍隊戰鬥力也實在太差了,不是兵力不夠,而是軍隊紀律鬆弛,缺乏訓練,素質低下,再加上,將領與士兵之間缺乏瞭解溝通,相互不信任,將領只是打仗時帶兵,平時閒賦在家,很難與士兵擰成一股繩。結果是,宋軍打起仗來,各自為戰,不講究什麼配合,一盤散沙,抱不成團。往往是一打就散!拱手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