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思想不純、組織不純和作風不純等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階級覺悟和革命積極性,增強了鬥志,加強了奪取中原鬥爭新勝利的信心。
在抓好部隊整訓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為了儘快鞏固和擴大中原中心解放區,進一步包圍和孤立敵人的點線,縮小敵人的佔領區,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新行動方向是豫西南、鄂西、豫西北以及整個漢水流域,殲滅分散之敵,調動平漢線以東之敵向平漢線以西,以利粟裕兵團行動”的指示,決心發起宛①西戰役,攻取南陽西面鄧縣、鎮平、內鄉、浙川4縣,以控制漢水中段,使豫西與桐柏連成一片。
4月19日,劉伯承、鄧小平召集各兵團首長制訂宛西戰役的行動計劃。
第二天,他們下達了《關於宛西戰役的部署》。確定第二、第四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及桐柏軍區部隊主力為主作戰集團,由陳賡統一指揮;另以第三、第六、第九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三、第八縱隊為保障兵團,擔任鉗制打援的任務。戰役自5月2日開始,參戰部隊採用遠距離奔襲和突然包圍的戰術,一舉奏效,至17日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正規軍和保安部隊2。1萬餘人,攻佔宛西城鎮10餘座。當時國民黨報紙報道:“宛西一戰,別庭芳、薛炳靈經營10餘年的團隊垮臺,中原的左側,已成不可收拾之局。”
對於這次戰役,劉伯承作了精彩的總結:“(一)本戰役是在蔣匪新戰法‘大的使我吃不消,小的使我吃不著’,與放棄次要據點抓緊主要補給要點及實行盯梢等情況下進行的。我們採用優勢兵力突然襲擊敵縱深薄弱分散①南陽古稱。
的宛西四縣的上蔣而不打南陽,避免了敵人向心集中增援,而我保障兵團強大,迫使敵人援兵不敢輕進,使主作戰兵團取得了從容時間,圓滿達成任務。
(二)本戰役主要敵人是土蔣,其在宛西有相當的反動社會基礎與統治經驗,情報靈通,人地熟悉,且在‘小的使我吃不著’的作戰指導方針下,一經發現我主力和企圖即會逃竄。我們採取了隱蔽秘密行動,由遠距離突然奔襲包圍即發起戰鬥,對潰散之敵實行猛追、窮追、搜剿等辦法,以求得徹底消滅之。”由阜陽撤圍到宛西突襲,典型地體現了“分遣與集結相結合,分遣以撕破敵人的合擊陣勢,集結以圍殲可以殲滅之敵”的運動戰原則。中共中央軍委曾多次提到宛西戰役,表彰為運動戰的模範戰例。
5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加強中原局的領導,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陳毅為第二書記,鄧子恢為第三書記,以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李先念、粟裕等12人為委員;並決定再建中原軍區,任命劉伯承為司令員,鄧小平為政治委員,陳毅為第一副司令員、李先念為第二副司令員,鄧子恢為副政治委員、張際春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為參謀長。中原軍區下轄鄂豫、皖西、豫皖蘇、豫西、桐柏、江漢、陝南等7個軍區。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改名為中原野戰軍,下轄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等7個縱隊。
中原局的加強和中原軍區的重建,以及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的聯合行動,標誌著中原逐鹿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宛西戰役勝利結束後,豫陝鄂中心根據地得到穩固,中原局和中原軍區領導機關有了一個比較可靠的後方。中共中央軍委為了加強中原部隊的力量,決定華東野戰軍粟裕兵團改變挺進江南的計劃,南渡黃河,加入中原逐鹿的行列。因此,令中原野戰軍鉗制位於臨潁地區的敵胡璉兵團,使其不能東顧,以利於粟裕兵團南下。
劉伯承、鄧小平認為鉗制胡璉的關鍵,在於使其有南顧之憂,不敢放膽東開。於是決定發起宛東戰役。首先佯攻確山,吸引、抑留胡璉兵團於漯河以南地區。同時吸引張軫兵團由南陽東援確山,在其運動於社旗鎮、唐河以東地區時予以殲滅。戰役的部署,以陳錫聯指揮第一、三、六縱隊組成東集團,佯攻確山;並以陳賡指揮中原野戰軍第二、四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以及桐柏、豫西軍區武裝組成西集團,阻擊從南陽來援的張軫兵團,並在適當時機協同東集團予以合擊殲滅。
5月25日戰役發起,東集團以浩大的聲勢進佔駐馬店,包圍確山。蔣介石顧慮平漢線南段被解放軍切斷,急令胡璉兵團從臨潁地區南下增援,白崇禧也令張軫率所部3個整編師由南陽東援。劉伯承在宛東準備了戰場,佈置軍區武裝破壞了唐河、泌陽一線的公路,故意保留由南陽經社旗鎮至駐馬店這一通道。張軫以3師之眾,成密集隊形,直奔社旗鎮。劉伯承見敵人行動一如所料,即將戰役中心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