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翔國和鼎國小便宜的明國,終於連本帶利的把吃進去的全都吐了出來。
而相對明國,雖然在接下來的南征中遭到重大失敗,在這次戰鬥也是損失了近十萬的軍隊,新任大元帥蕭卓翔戰死,但是因為吞併了翔國,武國獲得了無比巨大的資源,綜合國力大大提升,這些損失依然是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所以武王非但沒有命令撤軍,反而是再次整合了二十萬軍隊,前來增援南方軍團。
而這一次的代理元帥,武王沒有任用在這次戰爭中表現異常出色的升任左驍衛大將軍的李錯,而是任用了武國左侯衛大將軍蕭山。
雖然在資歷上蕭山也足以服眾,但是從戰績來說,實在比不上一直在參加戰鬥的左右驍衛、左右衛、左右武衛等大將軍。畢竟他近十年一直駐守武國北方,沒有經歷大的戰鬥,在攻滅翔國的戰鬥中,他也只是完全遵照蕭逸飛的命令,打下了幾個城市,在一大群優秀將領中,最多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或許武王任命他為大將軍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是自己的伯父,一名真正的武國王族。
手握四十萬大軍,武王又是催促出戰,蕭山沒敢停留,就派出了十五萬先鋒軍,接連攻打明國北方的各個城市。
除了沒有使用太過血腥和殘忍的僱傭軍制度,蕭山這次的行動幾乎與蕭逸飛在翔國北方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
這就是完全利用硬實力進行壓制。雖然不像之前狂風驟雨般的狂暴戰鬥,讓明國人感覺滅國就在頃刻之間,但是今天攻下你一個鎮,後天打下你一座城,如此步步緊逼,鈍刀子割肉,也讓明國好受不到哪裡去。
而明國君主在大元帥呂新意的要求下,終於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呂新意依然是明國大軍元帥,但是呂正心正式升職為監軍。
監軍的權力可大可小,可如果呂新意完全不管事的話,那呂正心的就是明國北方戰區的實際統帥,而他也正日以繼夜地學習著各種戰爭技巧,並蒐集武國各軍的詳細情報。
很快,他就不得不接觸到了一個人,武國曾經最年輕的大元帥蕭逸飛。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才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麼是真正的天才,也才知道一年前自己在永樂城和一群朋友高談闊論,視天下英雄如無物的情懷是多麼的幼稚和淺薄。
對蕭逸飛的瞭解越深入,他就越佩服,也就越欣慰,欣慰蕭逸飛死了,如果不死,自己又要如何來面對的這個足夠讓自己仰視的人?
幸好自己的對手只是蕭山。
呂正心又開始仔細研究蕭逸飛的滅翔國之戰,畢竟蕭山現在採取的是和蕭逸飛類似的策略。
蕭逸飛採取的僱傭兵制度,真的只是為了屠殺翔國人而採取的絕戶計嗎?
呂正心越思考,越覺得不可能。然後他再對照目前的複雜形勢,每日苦苦思索,終於在某一刻,頓悟了。
他想明白了,也知道了僱傭兵制度並不只是武國大軍的補充,而是這種分散作戰、四處出擊打法的最重要的組成要件。
明白了這一點,他馬上就抓住了蕭山此次戰鬥的最大漏洞,所以他花費了一個月時間,只召集了六萬精銳,就去卻迎戰蕭山派出的十五萬前鋒大軍。
而在之前,他又派出了實力高強五千人,作為先頭部隊出發。
如果說在剛開始的時候,武國大軍的進展還能算是十分順利,那在他們越來越深入明國,佔據越來越多的城池後,就顯現出了明顯的漏洞。
他們發現派出城的信使和斥候常常有去無回,甚至前去徵糧的百人小隊,不是全軍覆沒,就是被那些“農民”打的頭破血流;派遣大軍出征,卻又找不到人;如果貿貿然搜山,就會被不知道從哪裡冒出的明國精銳伏擊,損失慘重。
而蕭山這時卻表現出了一定的木訥,他只把眼光放在了一座座不斷被攻下的城池上,沒有看到自己先鋒軍的兵力因為駐紮越分越少,也沒看到除了那些如同孤島般的城市外,剩下的區域都還在明軍的控制之中。
他只看到了攻克敵城的光榮,而沒有發現其中的隱患。
經過近一個月的戰鬥,武國軍隊計程車兵只敢跟隨大軍出征,小隊是絕對不敢往城外跑了。在他們的眼裡,似乎每一堆稻草的下面,都埋伏著大量明國的軍隊。
第三百六十三章 流言四起
在斥候幾乎損失殆盡之後,一支支武軍只能固守城池待援,但他們等來的,只是滿腔復仇怒火的明國大軍。
一般來說,守城比攻城要省不少力氣,許多名將都不喜歡去強攻敵人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