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反擊有用嗎?
坤深部並不是一般的小部族,因為坤深年少時的功勞,整個部族有控弦之士五千左右。
在夏天,隨著部族遷移的佔了八成,還有兩成守在自己的部族中心地帶,看守著自家的婦孺。
饒是如此,這裡也是妥妥的四千人左右。
坤深部人喊馬嘶,反觀漢軍這邊是無盡的沉默,從軍官到士卒都是如此。
只有殺得興奮的張遼不是大聲呼喝,在夜空中顯得分外響亮。
雙方言語不通,都大致知道對方在喊叫什麼。
儘管檀石槐已死,坤深與兒子和木在聚集了部下的第一時間,就想著要朝東邊突圍,因為那個方向是彈汗山的方向。
很顯然,爺倆起先的猜測都錯了,最近經常發生的屠族事件,幕後真兇並不是自己的族人,而是狡猾的漢人。
看到身後一個個衣冠不整計程車卒,老坤深眼裡露出無盡的淒涼,還沒開始接戰,就不到一半的兵力。
曾幾何時,哪怕自己是一個小部族,連中部大人都不敢給自己的部族分派啥任務,大家都清楚自己是檀石槐大人的親兵出身。
要不然,一個小部族怎麼可能有五千人馬?一般的有兩千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人的眼睛裡全是迷茫,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東南西北,很顯然帶著嚴重的夜盲症。
“走!”坤深閉起眼睛聽著還在慘叫的部眾,頭也不回。
“陷陣營!”高忠領著自己的一曲從東邊逼了過來。
另外三個方向同樣傳來吆喝聲,四支隊伍,腳步緩慢而堅定,往中間聚集。(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章進退維谷的某人和某人
對於丁原的勝利,在雒陽那種鶯歌燕舞的地方,連浪花都翻不起一朵,在邊疆的影響很是深遠。畢竟靠著胡人,能有小勝都很不錯了。
皇甫嵩和盧植不一樣,他出生在涼州,父輩就一直在與西羌人、匈奴人作戰,深知真定侯的勝利,是多麼的不容易,那可不是一大堆冰冷的數字。
想想看,曾經的涼州三明威震西涼,段潁更是進入京城,當上太尉一職。
但是他們在對羌人的問題上,始終都以安撫為主,北面的匈奴人也好、鮮卑人也罷,都在採用守勢,從沒轟轟烈烈戰鬥過。
是涼州兵馬不如冀州與幽州嗎?非也,君不見原本的軌跡中,董卓可以憑藉涼州軍,東拒關東群豪。
其中固然有地勢的關係,未嘗不是涼州軍騎兵為主,機動性強,是這個年代的王牌戰力。
現在的董卓,在皇甫嵩眼裡都是不屑一顧的,說明涼州軍可堪一戰。
然而,北方是胡人,身處羌人之中,一不小心就會面對兩個少數民族的夾擊。
皇甫嵩至今都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