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個世紀才開始追趕,建造伸向天際的尖塔群。

二十一世紀的某個夏天,來自日本的我走在此地,發現原本輝煌無比的未來,早已經成了古色蒼然。眼前這個令我懷念得緊的古老景象,對此刻的我而言即是“未來”,我感覺到自己終於回到“未來”,內心百感交集。

二十世紀初期,地下鐵是遠比馬車進步許多的最先進交通工具,當時還沒有時刻表,以今天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看,當時的列車簡陋得像走在平地的纜車,充其量只是載人用的臺車罷了。充滿塗鴉的車廂,和月臺一樣狹窄、陰暗。想要轉乘對面月臺的電車,還要走出月臺橫越馬路才行。當時也沒有冷氣,地下車站悶熱不已,到處充滿刺鼻的尿騷味,燻得讓人受不了。

早在巴黎的萬國博覽會開始之後,“裝飾藝術”的曼哈頓也隨之成了老古董。美國建築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在一九二〇年代就主張用鋼鐵和玻璃建造摩天大樓,此時鋼鐵的骨架構早已經夠堅固,不再需要石頭堆砌的牆壁補強。

同時,歐洲建築師科比西埃(Le Corbusier)也針對紐約提出了“三百萬人的現代都市”計劃。計劃中所提倡的建築風格,不像美式思想過於彰顯自我,還融合了歐風而形成隱晦的獨特氛圍;不再以建築本體作設計構思,儘可能保留更多綠地,同時也兼顧包容整體都市,進而對高樓建築做有計劃的配置。這和密斯提到具設計感新穎的玻璃大樓有著類似的概念。

一九五八年,密斯?凡?德羅和菲力普?強生共同設計、採用鋼鐵和玻璃建造的西格拉姆大廈,終於屹立在曼哈頓。西格拉姆大廈不僅保有“裝飾藝術”的樣式,還廢除了一切贅飾,是個只由直線和麵構成的巨大玻璃盒。

由於摩天大樓群如雨後春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