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軍最有力的盟友,無疑是施甸和永昌府之間那險峻崎嶇的地形,西面的潞江(即怒江)和東面的瀾滄江都可以順著河谷走,偏偏這段路位於兩江之間,除了山還是山,緬軍雖然兵兇勢大,卻難以展開,地形限制了他們的數量優勢。
另外,李建中並不是什麼聲名卓著的名帥勇將,他在戰場上那幾手,離戚繼光、俞大猷的差距簡直有十萬八千里;但他是位優秀的地方官,又是個第一流的名醫,前一重身份使地方豪強、士民百姓都願意為他出力,後一重身份讓傷員得到了良好的救治,得以保持長期作戰而士氣不衰。
附近不少村寨的頭人,自己或者家屬曾經在生病時,得到過李建中的悉心診治,現在輪到他們報恩了,有的派子弟前來協守,有的供應糧草兵器,源源不斷的支援這支並不強大的明軍。
永昌府的官員也全力動員起來,知府高明謙本來一直消極避戰,但他現在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經和李建中綁在了一塊,如果李建中擋不住,莽應裡兵下保山城,他這個守土有責的知府,也就只能追隨施甸知縣的腳步,用三尺白綾自我了斷。
種種因素的疊加,使李建中這個初上戰場的文官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他在水眼關堅守了三天,直到加爾德諾指揮西班牙火槍手,不顧傷亡的進入密林,付出巨大代價之後逼近關卡,他才率軍從容撤走,然後沿著通往保山城的道路,繼續節節抵抗。
但李建中非常清楚,永昌府能夠動員的力量已經到了極限。他這個小小的通判再也沒法為國家做到更多了,所以他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