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4部分

靠著遠端警戒的米波雷達,來為導彈進行制導,這可是第一次。

對方已經漸漸地逼近了巴格達的上空,也走進了四部米波雷達陣地的中心處。

透過c3i網路,目標資訊不斷地被傳輸到了雷達陣地上,伊拉克已經完成了系統整合的工作,將目標資訊,傳輸到了導彈發射車上。

現場的指揮官,終於下達了發射導彈的命令。

頓時,導彈陣地上火光閃動,兩個薩姆…11導彈連,四枚齊射的方式,各發射了四枚薩姆…11導彈,而薩姆…10導彈連,也是兩枚齊射的方式,發射了兩枚5v55r導彈。

“嘭!”發射筒內的燃氣發生器,將導彈垂直推出發射筒,在離筒20米時,黑暗中傳來了一股亮光,主發動機點火,蘇聯的防空導彈,採用的是和美國不同的方式,美國的垂直髮射都是熱發射,在發射筒內,導彈就已經點火了,而蘇聯的是冷發射,導彈飛出了發射筒之後,開始點火。

兩種各有優缺點,冷發射不用設計複雜的排氣管道,簡化發射裝置,而且,在出發射筒的時候,可以藉助燃氣舵,出來之後就能夠轉向,而熱發射卻得點火之後,導彈具有一定速度,才能夠完成轉向的動作,在對付低空飛來的距離很近的威脅的時候,可能來不及反應,但是,冷發射卻有一種風險,如果導彈被推出去之後,發動機沒有點火,那麼,這種導彈就會掉下來,給發射場地帶來危害。

這兩種導彈,都是採用初期按程式飛行,中段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飛行末端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由於制導雷達採用的是單脈衝體制,所以,不容易被電磁干擾,但是,因為它的制導雷達無法分辨出隱身飛機的蹤跡,所以,只能是在末端也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

一次發射四枚,這四枚導彈,分別在對方飛機飛行的預期航線上,由於美國人的囂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瞄上了,而且,在投彈的過程中,保持正常的航向和航速,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導彈的升空,現場的人,幾乎都屏住了呼吸,這幾十秒的時間,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畢竟,這是他們的系統的第一次實戰使用,也是第一次打靶,系統的可靠性,還沒有測試出來。

薩姆…11導彈的衝壓發動機已經點火,帶動著彈體,在不停地加速,到達了八千米的高空中,同時,它的速度也增加到了3馬赫。

只是,薩姆…11前面的導引頭沒有工作,它接收不到自己下方的制導雷達的反射波束,雷達波都已經被那架隱身飛機給反射到了其他的方位,回不到它的導引頭內。

它在忠實地接收著後面的無線電指令,無線電指令是一束被匯聚的單脈衝波束,就在它飛行的航線上,所以,抗干擾能力比較強,還在正常工作之中。

在預定的空域內,薩姆…11導彈引爆了自己的彈頭,重達70千克的高能破片殺傷戰鬥部,充斥著周圍17米半徑的空域內。

第一枚薩姆…11導彈,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擊毀”隱身飛機。

地下指揮大廳內的人一臉失望,那個目標,仍然好端端地呆在那裡。

他們失敗了!

米波雷達的精度畢竟還是太差了,雖然採用了聯網的形式,成功地發現了對方的飛機,而且捕捉到了他們的飛行軌跡,但是,精度恐怕也得在五十米之外,這種精度,不足以引導到完全準確的位置上。

哪怕是編寫程式的時候的一個微小疏忽,都會導致目標方位的變化,只要超過二十米的極限,就會讓這種導彈脫靶。

他們不知道,這枚導彈,離自己的目標的誤差,有足足五百米!

想要擊落隱身飛機,難度是相當大的,否則,美國的隱身飛機,也不至於耀武揚威了。

由於這枚導彈是在目標後方爆炸的,所以,正在專心致志地準備最後攻擊的f…117戰機的飛行員,沒有發現,他們已經受到了攻擊。

奧克斯按下了駕駛杆上的投彈按鈕,完成了攻擊的最後一步操作。

機腹下,巨大的艙門開啟,兩枚gbu…27鐳射制導炸彈,先後從彈艙內晃晃悠悠地落了下來。

它不知道,這給它帶來了危機。

薩姆…10 的30n6e1相控陣雷達在緊張地工作著,雖然引導導彈的任務是由米波雷達完成的,但是,它並沒有鬆懈,還在跟蹤著那個越來越清晰的目標。

突然,雷達操作員眼前一亮,那個目標的雷達反射波增強了很多,讓這部雷達,已經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