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分佈於華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為藥食同源植物,可廣泛應用於水土保持。中國西北地區由於乾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區直接栽種喬木難於成活或成小老頭樹,植被恢復難度很大。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點,一般每畝荒地只需栽種120至150棵,4至5年即可鬱閉成林。並且沙棘的苗木較小,一般株高在30至50厘米,地徑5至8毫米,且栽種沙棘的勞動強度不大,一人一天可以栽沙棘5至6畝,便於進行大規模種植,快速恢復植被。”…;

“由於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積在黃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至6米,最高達14米,而且每年仍然繼續抬高。系整個華北平原、黃淮平原於一發的黃河大堤,自民元以來先後尚未進行大規模加高加固,現已超出被河地面十數米。大堤越高,決口氾濫的潛在危險就越大。黃河水患,依然是我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泥沙問題是黃河水患的根源。”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一是溝道,二是陡坡。陡坡由於土地瘠薄,施工困難,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個薄弱環節。而溝道不僅是泥沙的主要產區,也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叢茂密,根系發達,民諺雲‘地上一把傘,地面一條毯,地下一張網’。在一些陡險坡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櫱的特性,可將這些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