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4部分

淮北屬於富庶的地方,情況稍微複雜一些,但區別也不會太大,擔任漕運總督之後,鄭勳睿還是將救助貧困百姓和關心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打擊漕幫、去除漕運之中不合理的盤剝百姓的關節等等,都是最大限度的維護了百姓的利益。

淮北計程車大夫階層,鄭勳睿暫時沒有動他們,只是在欺凌百姓的事宜方面,鄭勳睿是毫不客氣的,只要有士大夫階層的人敢這樣做,不管他是什麼後臺,鄭勳睿都不會饒恕。狠狠的懲處和打擊,至於說商賈。肯定是有些怨氣的,不過這沒有絲毫的作用,洪門牢牢控制了商賈,他們必須按照要求繳納保護費,否則就無法在淮北做生意,淮北前任商會會長葉明飛的遭遇。所有商賈都是清楚的,在諸多的商賈看來,鄭勳睿是帶著鐵血手腕徵收保護費的,葉明飛偌大的家產,一夜之間全部沒有了。葉明飛本人也死於非命,這種家破人亡的結局,商賈根本無法承受。

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還是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的勢力,在淮北遭遇慘重的打擊,東林黨人本就是商賈和士大夫的後臺,可惜在淮北這股勢力逐漸被鄭勳睿清除,自顧不暇,哪裡還有能力幫助諸多的商賈。

一面硬一面軟的做事方式,頗似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做法,限制士大夫的權勢,關心百姓的疾苦,最大限度的保持社會的平衡和穩定。

來到淮北之前,吳偉業是不清楚淮北事宜的,儘管他的老家就在蘇州的崑山,距離淮北也不是太遠,但因為迴避,進入朝廷為官之後,基本就沒有回過家鄉,有些時候春假抽出時間回家去,也是來去匆匆,忙於諸多的應酬之中。

這一次吳偉業是沉下心來在淮北各地看看了。

陪著吳偉業的李攀龍,從山陰縣縣令的位置調整到漕運總督府,出任巡漕御史,此次陪著吳偉業到淮北各地走走看看,他沒有吹噓淮北做的是如何的好,這一切都要吳偉業自己去看和感受,只是對於吳偉業提出的某些問題,予以答覆。

在淮北,吳偉業只要還是到四府三州的府城和州城去看看,他本來以為鄭勳睿會做出一些專門的安排,想不到什麼安排都沒有,陪著他的李攀龍,也很少說話,他吳偉業決定到什麼地方去看都可以,甚至直接到老百姓家裡去看,也是可以的。

僅僅到了廬州和鳳陽兩地,吳偉業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感受,他無法形容自身的心情,只是越看越覺得以前信仰的那些東西,好像總是有不合適的地方。

東林書院也是打著關心百姓疾苦、以天下蒼生為念的旗號的,並且要求官吏清廉正直,要實實在在做事情,對於那些貪官汙吏是要堅決鬥爭的,甚至不惜獻出生命,可是這麼多年以來,吳偉業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朝廷之中的東林黨人,所作所為與東林書院的理念,有著巨大的差距,黨爭已經讓吳偉業精疲力竭。

廬州府和鳳陽府的祥和氣氛,讓吳偉業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興奮,走進尋常百姓家中,看不見菜色,看不見愁苦,儘管有些百姓家裡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對官府都是信任的,最為關鍵的是看不見餓肚子的人。

士大夫階層的反應不一,但部分計程車大夫對官吏是交口稱讚的,官府的確做到了關心百姓疾苦、救助貧苦百姓的承諾,並且官府廢除了火耗等弊政,讓百姓的負擔大幅度減輕,讓百姓真正能夠安定下來。

淮北各地沒有土匪,自從鄭大人來到淮北之後,土匪被徹底剿滅,生活穩定之後,也沒有人願意去做土匪。

最讓吳偉業感覺到吃驚的,還是淮北各地的鄉規民約,這些鄉規民約經過了官府的統一修改,以官府告示的名義發下去,村鎮都要嚴格執行鄉規民約,吳偉業仔細閱讀了廬州和鳳陽兩地的鄉規民約,發現雖然在細微之處有些不一樣,但大的原則完全一樣,都是強調遵守諸多規矩的。

鄉規民約是千年以來發展的精華,是維持各地穩定的基石,很多時候鄉規民約比官府的要求還要管用,鄭勳睿居然能夠注意到鄉規民約,並且予以改進,將大明律之中的很多東西加進去,尊重了百姓的習慣,又保證了朝廷的利益,這的確是穩定地方的最好手段了。

越看感慨越多,吳偉業內心也是逐漸的服氣了,他知道自身與鄭勳睿之間的差距太大了,至於說張溥等人,更是無法比擬的。

也正是在各地走走看看的過程之中,吳偉業真切的感受到了,鄭勳睿的確是一心做事情的,根本沒有在乎張溥等人處心積慮的攻擊,若是鄭勳睿真的將注意力集中到對付張溥等人的身上,怕是張溥根本無力應對的。

吳偉業內心的想法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