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山門之外,匯聚了無數修士,可謂是人山人海。
有數千人,是伴隨李往矣的驢車,一起從大行古道過來的,而更多的卻是中土神洲各域,乃至其他八大洲,提前趕到的。
當李往矣的驢車,停在杏壇山門前的時候,真可謂是萬眾矚目。
小芊君站在車頭處,看到這麼多人,有些拘謹。
不過一想到身邊的大師兄,她又不禁挺直了身子。
少女雲暮色也已經從葬仙山中返回,坐在驢車的另一側。
這一次,她沒再施展秘法遮掩,大大方方出現世人面前。
李往矣坐在驢車的最前頭,一手牽繩,一手執鞭,雖風塵僕僕,卻仍難掩他身上清逸疏懶的風采。
不過更引人矚目的,卻是車架上豎著的一杆青幡,只見上面書寫著“寒山書院副山長”七個大字。
這面旗幡,在鶴谷老先生離去後,李往矣便豎了起來。
這是九大洲各大聖地重要人物巡遊出訪時,慣用的儀仗行頭,它意味著李往矣此行,代表著整個寒山書院,前來杏壇朝聖、遊學。
如今身為寒山書院副山長的李往矣,有這個資格。
於是驢車剛一停下,杏壇山門便大開,一對寬衣博帶的儒生,迎了出來,領頭的是一位風儀端正、氣度不凡的大儒。
有眼尖的人,認出這位大儒,乃是杏壇禮賓堂主事夫子,名叫文務忠,是杏壇最負盛名的七十二夫子之一。
圍觀的修士們看到這一幕,都很是詫異。
李往矣不是要來大鬧杏壇的麼?
為什麼杏壇還擺出瞭如此陣仗來迎接?
這哪裡是對待不肖儒生,分明是接待貴客嘛?
一些眼見老道,識文知禮的修士,則小聲解釋道:“李往矣是寒山書院新任副山長,又打出了旗號,在坐實他違逆儒門宗旨、殘害嚴氏一族的罪行之前,自該以禮相待的。”
“畢竟寒山書院,乃是北止戈洲四大書院之一,其在儒門中的地位,莫說是北止戈洲,就是放眼整個天下也數得著。”
餘人這才恍然大悟。
難怪李往矣敢大搖大擺前來杏壇,敢情是有此憑仗啊。
不過這麼一來,他們更好奇接下來這場大戲,會怎麼往下演了,畢竟杏壇早已與墨城一道,對李往矣發出了天下追殺令。
貴客還是邪魔,轉換隻在一念之間。
同時有些人還很好奇,驢車上那位清麗出塵的白衣少女是誰。
在這種情形下,還敢陪著李往矣前來杏壇,顯然不是一般人。
翩翩又出現得這麼突然,是李往矣請來的援手麼?
倒是另一側的小芊君,眾人已經見怪不怪了,天生劍草小芊君的名號,早已傳遍九洲。
就是覺得李往矣明知杏壇可能是一座等待著他的龍潭虎穴,還帶著這麼一個小丫頭,未免有些託大。
杏壇山門前,李往矣自然是聽見了這些人的議論,卻直接無視。
在文務忠夫子與一眾迎賓儒生出來後,他直接起身,作揖見禮道:“寒山書院副山長李往矣,前來朝覲至聖先師傳道受業之聖地,這廂有禮了!”
文務忠夫子作揖還禮:“杏壇禮賓堂謹代表杏壇諸夫子,歡迎李副山長到來,裡邊請!”
舉手相迎的時候,文務忠仔細打量著驢車上的青衫書生。
他作為杏壇三十六主事夫子之一,參加了先前大成寶殿裡舉行的夫子大會,他是贊同等李往矣到來之後,問明之後再定論的夫子之一。
說實話,他真沒有想到李往矣,會以這種姿態到來。
聽到他客氣的話語,李往矣拱手致謝道:“多謝文夫子。”
隨後便與少女雲暮色、小芊君,一起下了驢車。
文務忠便領著三人,朝山門裡面走去。
四周圍觀的上萬修士,看到這情形,並不失望,因為他們早已看見山門之後,禮賓廣場裡,正聚著幾十位名滿天下的杏壇夫子。
顯然是過了禮節之後,再進行詰問。
而大戲,也將正式開始。
在一處巨石之上,站立著三道人影。
正中的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神情卻很溫和的青年武夫,正是從北止戈洲南境,以最快速度趕來的蕭野。
另外兩位則是本欲西去的崔幼麟與蘇穀雨。
原來崔、蘇二人,知道李往矣捲入更大風波之後,直接改道東來,在杏壇之外與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