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第21師)
第13軍: 軍長 湯恩伯(兼)(第4、第89師)[霸氣 書庫 —wWw。QiSuu。cOm]
集團軍直屬部隊(第94師,新編第5旅、第6旅、騎2旅)
預備軍: 總司令 閻錫山(兼)
第八路軍:總指揮 朱德(第115、第120、第129師)
第19軍: 軍長 王靖國(第205旅、獨立第2旅、第209旅)
騎兵第1軍:軍長 趙承綬(騎兵第1、第2師)
以上兩個戰區共6個集團軍、24個軍(軍團、路軍)、53個師另21個旅和其它部隊,約60萬人。
二、平綏鐵路沿線的作戰
平綏路作戰是日軍大舉進攻華北的重要組成部分。1937年8月9日,日軍參謀部決定進行察哈爾作戰,其目的在於“解除對中國駐屯軍後側及滿洲國境的威脅,消滅察哈爾省內的中國軍隊。”'〔日〕《中國事變陸軍作戰〈1〉,第241頁。'
為進行平綏路作戰,日軍以獨立混成第1旅、混成第2、第15旅和大泉支隊、堤支隊,航空第2飛行集團(共14個飛行中隊),編成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中國駐屯軍以第5師和獨立混成第11旅參加平綏線東段作戰。
為了加強華北的防禦,蔣介石於8月初先後任命傅作義為第7集團軍總司令,劉汝明為副總司令,湯恩伯為前敵總指揮,負責平綏路東段之防禦,在南口地區,以湯恩伯第13軍之第89師和第94師沿長城線右自南口左至寧強堡組織陣地防禦;以高桂滋第17軍之第21、第84師部署在寧強堡—赤城—龍關一線,對熱察邊實施防禦。在張家口地區,以劉汝明第68軍之第143師擔任正面防禦。另以傅作義之第35軍,趙承綬之騎兵第1軍集結於綏東之集寧、興和地區,作為機動兵力。
(一)南口——張家口戰役
中國第13軍於8月7日晨全部到達南口地區並進入陣地。8月8日,日中兩軍即展開前哨戰。8月11日,日本駐屯軍命令獨立混成第11旅主力在飛機、大炮、坦克火力支援下,向南口展開攻擊;以一部向南口西側長城線助攻;以另一部佯攻得勝口。中國守軍第89師在南口車站和龍虎臺高地頑強抵抗後,於12日退守長城要隘居庸關、八達嶺一線主陣地。13日,蔣介石電令石家莊衛立煌之第14軍及第85師編成第14集團軍,車運易縣,經平西山地增援南口,並以第1軍團出房山掩護該部前進。12日後,日軍曾多次向中國守軍發動猛攻,均被擊退。
戰至17日,日軍第5師一部佔領了長城防線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並以其主力向守軍右翼鎮邊城迂迴,使守軍的防禦處於危急狀態。18日傅作義奉命率一師三旅車運懷來增援。19日,雙方爭奪空前激烈。在鎮邊城方向,兩軍在黃老院、禾子洞、沙鍋鋪等地反覆衝殺,一日之內守軍傷亡1200餘人。在居庸關方面,日軍也傾全力攻擊,並突入該關南門,又被守軍擊退。
為挽救危局,湯恩伯於19日下令調整部署,將得勝口、居庸關、鎮邊城一線劃分為三個固守區,由第89、第21、第4師和第72師一部分別固守。傅作義亦準備指揮守軍向進攻的日軍展開反擊。正當此時,察北日軍開始向中國守軍攻擊,張家口告急。於是,傅作義又率第200、第211兩個旅由下花園車運回援張家口,留下第72師和獨立第7旅歸湯指揮。奉命北上增援的衛立煌部於21日進至門頭溝西北30公里的傅家臺、千軍臺一線時,日軍第6師牛島支隊已佔領阻擊陣地。衛軍前進受阻,側後又受到良鄉西部日軍第20師的威脅。於是,衛軍轉取守勢。由於中國守軍與援軍被隔斷,第72師各部在長城峪、灰嶺子和鎮邊城等地與日軍反覆爭奪,終因孤立無援,鎮邊城乃於23日被日軍攻佔。
日軍隨即兵分兩路:一路西進懷來;一路向東北方向包抄長城正面守軍前沿陣地。25日,日軍在橫嶺和居庸關兩地與守軍激戰。在危急情況下,湯恩伯於26日午後下令中國守軍向桑乾河右(南)岸突圍。日軍左翼第5師和右翼獨立混成第11旅,於8月26日和27日分別佔領懷來和延慶。至此,南口戰鬥結束。
此役歷時半月,中國軍隊傷亡26736人,日軍傷亡據日方公佈為2600餘人。南口作戰雖然失敗了,但中國守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值得稱頌的,其影響也是大的。9月6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發表短評說:“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