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成了蕭紅永久的遺憾。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師生情,深似海:魯迅與臺靜農

臺靜農1922年9月在北大旁聽時,聽過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但直到1925年4月,才在小學同學、魯迅的學生張目寒的引薦下拜會了魯迅先生。

當時同去的還有臺靜農、李霽野、韋素園、韋叢蕪等幾個安徽籍同鄉,魯迅對這幾位年輕人的來訪十分高興,與他們交談了很長時間,臨別時還將他新出版的小說集分別贈送給他們。以後,這幾位文學青年多次拜會魯迅,他都十分熱情,經常是談到深夜才離去。1925年的8月,這幾位文學青年來拜會魯迅時,向魯迅訴苦說,他們翻譯的文學作品出版很困難。魯迅說,他的譯作也有沒有出版的,主要是出版商賺不到錢就不樂意出版。他告訴他們,日本有個“丸善書店”,十幾個大學生集資成立的。他建議這幾個文學青年辦一個書店,他可以為他們代審書稿,如經費不足,他可以籌措幾百塊錢,先印一本他的書,不要稿酬,等賺了錢,再給大家出版。這樣,就在魯迅的倡議和支援下,他們成立了文學社團“未名社”。

魯迅在與這幾位文學青年的交往中,發現臺靜農的小說創作很有潛力,便鼓勵他多讀外國的文學作品,注意從自己熟悉的民間掘取創作的源泉。臺靜農遵從魯迅的教導,從詩歌創作轉向小說。他起初的創作還很稚嫩,魯迅每次都將小說文稿仔細批閱,做好記號,與他交換意見。經臺靜農修改定稿後,魯迅再推薦給《語絲》等刊物發表。在魯迅的指導和幫助下,臺靜農的小說創作受到魯迅很深的影響,因之有的評論家稱臺靜農的小說,從內容到風格都是師從魯迅的。在臺靜農的小說《地之子》出版後,魯迅十分高興地向讀者推薦這本書,稱它是“優秀之作”。1934年魯迅為良友圖書公司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時,在選入的59篇作品中,就選入了臺靜農的4篇作品,足見魯迅對他的重視和肯定。

臺靜農在1926年編選了一本《關於魯迅及其著作》一書,收入了自1923年到1926年間的報刊發表的評論魯迅著作的文章12篇。這是臺靜農出版的第一本書,也是新文學史上的第一本評論魯迅的論集。

1927年,在北大任教的瑞典學者斯文赫定,是諾貝爾獎的評委。他對魯迅的文學貢獻很重視,想提名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就請北大同仁劉半農徵求魯迅的意見。當時劉半農與魯迅的關係疏遠了,劉半農就找到在中法大學任教的臺靜農,讓他將斯文赫定的建議轉告給魯迅。臺靜農當天晚上就給魯迅寫信,懇請魯迅答應提名參評。不料魯迅在回信中,除了表示對劉半農表示深深的感謝之外,他還謙遜地寫道:“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還有很多,“要拿這錢,還欠努力”,婉辭拒絕了斯文赫定的建議。

在魯迅與臺靜農交往的十幾年間,臺靜農收到魯迅的信函達69封之多。這些信函有的是通報事件,如發生女子師大事件時,魯迅寫信將他們狀告教育總長的事告訴給在外地的臺靜農;有的是請託辦事,如1934年魯迅給臺靜農寫信,讓他幫助收集漢唐畫像拓本。臺靜農對魯迅的委託盡心竭力地託朋求友,幫助收集。在臺靜農及其朋友的幫助下,魯迅收集到南陽漢畫像拓片231幅,初步編成《漢唐石刻畫像集》,但遺憾的是這本畫像集在魯迅生前未能付印;還有的是以詩代信,抒發魯迅對時局的感慨,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蔣介石的妥協求和。此外還有些信函是講談學問,聯絡出版,購買圖書以及家常瑣事等,由此不難看出他們的關係密切,無所不談,可謂知心的師友。魯迅逝世後,臺靜農將魯迅的信函全部交給許廣平,編入《集外集》和《魯迅書信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拳拳難忘的師生情:郁達夫與劉大傑

著名文學史家劉大傑是湖南省岳陽縣人,自幼父母雙亡,依靠外婆撫養與資助讀書。1919年他15歲時考入免費的武昌湖南旅鄂中學,半工半讀,成績仍然很優秀。1922年他考入武昌師範大學文科讀書。在這裡他認識了郁達夫。

1925年年初,郁達夫應邀到武昌師大文科任教。當時他已經出版了小說集《沉淪》,社會上有很大反響。學生們聽說郁達夫來學校講授“小說創作”課,都很踴躍地去聽課。劉大傑本來就喜歡文學創作,聽課自然非常積極,課後也經常提些問題向郁達夫請教。因此,郁達夫對這個好學的學生很重視,就越來越熟悉了。在郁達夫的影響下,劉大傑對文學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