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院。到了大學裡,課程應付起來就沒有中學那麼容易了,他第一學期的課程只能勉強保證每門功課都及格。這讓學院裡的老師們都大為驚訝,因為多伊西是個手不釋卷的學生,取得這樣的成績太不可思議了。於是導師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對學校規定的課程都沒有興趣,我平時看的書多數不是必修課和選修課。”導師更加奇怪:“你既然不喜歡工程學,為什麼又報考工程學院呢?”他說,那是父親的主意。於是導師把情況彙報給學校,及時讓他轉入了應用科學院,學習生物化學。而轉班後,他的成績很快就直線上升。最終,這次改專業給他帶來了巨大成功,他於194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調節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行為。世界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只有能及時應對變化的人,才能時時處處得心應手。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先生說,他小的時候由於一開始接受的是傳統的私塾教育,所以國文學得很好,但是數學不好。開始學數學的時候,四則運算的加法、減法和乘法都能理解,但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除法。後來,他就冥思苦想,過了好多天才豁然開朗,終於明白了除法的奧妙所在。此後,他透過不斷地獨立思考,解決一個又一個理科學習的困難,最終成為國內著名的科學家。
百折不撓的勇氣。世界上的聰明人不可謂不多,但成功者卻相對寥寥,究其原因,多數人並非智力不及,而是沒有一再面對挫折的勇氣。
精益求精,是主動學習的重要表現。對於處於逆境中的人來說,學習是否主動更容易發現;但對於學習上處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