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有一扇上方嵌了一個玻璃框子的灰漆玻璃門。我們拉開門閂,走過門洞,留下的印象正好象進了戲院池座周圍那種裝上鐵柵欄的包廂,看到的是一種鐵柵欄還沒放下、分伎掛燈也還沒點上的情形。我們確實來到了一間包廂裡,玻璃門上透進些許微暗的陽光,室內暗淡,窄小,僅有兩把;日椅子和一個破了的擦腳草墊,那的確是間真的包廂,還有一道與時彎一般高的欄杆,欄杆上有一塊黑漆靠板。這包廂是有柵欄的,不過並非歌劇院裡的那種金漆柵欄,而一排離奇古怪紊亂錯雜的鐵條,用些拳頭般的鐵樟嵌在牆裡。
起初幾分種之後,當視力逐漸適應這種明暗不定的地窖,我們就會向柵欄裡面張望,可是視野僅能達到離柵欄六寸遠的地方。看到那兒我們的視野叉會碰見一排黑板窗,板窗上釘了幾根與果醬麵包一樣黃的橫木,讓它堅固。那些板窗是由幾塊長而薄的木板拼成可開可關,一排板窗遮掩了整個鐵柵欄的寬度,一直緊緊關閉著。
過了一會兒,會聽到有人在板窗的後面喚你並且說:“我在這兒。您找我做什麼?”那聲音是一個親人的,有時是愛人的。你看不見人,你也幾乎聽不見呼吸。彷彿是隔著墓牆在和幽魂談話。
假如你符合某種必備的條件——這是不大會有的事——板窗上的一條窄木板就會在你的眼前開啟,那幽魂也就顯出了樣子。你會在鐵柵欄所許可的界限內看見一個人頭出現在鐵柵欄和板窗的後面,你只能看見嘴唇和下巴,其它部分都遮掩在黑紗裡了,那個頭在和你說話,但並不看著你,也從來不向你笑。
光從你身後照來,使你看見她浸在光輝裡,而她看見你卻是在黑暗中。
如此的情景頗具象徵意義。此時你的雙眼會透過那條木板縫,向那和外部世界徹底隔離的地方貪心地射去。一片模糊的薄霧籠罩著那個身穿黑衣的人影。你的雙睛在薄霧中搜尋,想區分出那人影周圍的事物,你立即會發覺你一切都看不見。你能看見的僅是迷濛、黑暗、以及夾雜著垂危的冷煙、一種可怕的靜謐、一種了無聲息甚至連嘆息聲也難聽到的死寂、一種什麼都看不見連鬼魂也沒有的陰暗。
你在此所看見的正是一個修道院的內景。
這就是所說的永敬會伯爾納女修道院的那所森嚴肅穆的房子的內景。我們所在的這間側室是會客廳,首先與你說話的那人是傳達室小姐,她老是坐在牆那頭有鐵網和千孔板雙重遮上的方洞旁邊,一動不動也不出聲。
側室為何如此陰暗,是因為會客廳通往塵世的這一面有扇窗子,而在通往修道院的那裡卻沒有。凡塵之眼絕不應該窺視聖潔的地方。
但是在黑暗的這面還是有光明,死亡裡也仍有生命。縱便那修道院的門禁非常森嚴,我們還是想進去看一看,而且要讓讀者們也進去看一看,同時我們還要在恰當的範圍內說些講故事的人根本不曾見過,所以也根本不曾談起過的事。
二瑪爾丹?維爾加旁系
到一八二四年這個修道院已經在比克布勞動保護小街存在很多年了,它是從屬於瑪爾丹?維爾加支系的伯爾納修道會的修女們的修道院。
正因為此這些伯爾納修道會的修女們,和伯爾納修道會的修士們不同,她們不屬於明谷①,而是與本篤會②的修士們一樣,屬於西多。也就是說,她們並非聖伯爾納的門徒,而是聖伯努瓦的門徒。
只要是翻過一些對開本的人都會知道瑪爾丹?維爾加在一四二年建立一 個伯爾納一本篤修道會民並將總會地址設在薩拉曼卡,阿爾卡拉③為分會地址。
那個修道會的分支遍佈了歐洲全部的天主教的國家。一個修道會轉移進另一個修道會,這在拉丁教會里也是尋常所見之事。
這裡牽涉到聖伯努瓦的這一系,我們在此談談這一系的情況,除了瑪爾丹?維爾加這一支不算在內外,和它同一體系的還有四個修道會團體,兩個在義大利,蒙特卡西諾和聖查斯丁?德?帕多瓦,兩個在法國,克呂尼和聖摩爾;除此之外還有九個修道會也和它同一體系,瓦隆白洛查修道會,格拉蒙修道會,則肋斯定修守,卡瑪爾多爾修道會,查爾特勒修道會,下層人修道會,橄欖山派修道會,西爾維斯特修道會和西多修道會;因為西多修道會本來雖然是好幾個修道會的發源地,對聖伯努瓦來說,它僅僅是一個分支,西多修道會在聖羅貝爾時代就已經產生了,聖羅貝爾在一○九八年是朗格勒主教區摩萊斯姆修道院的住持。而邪魔是在五二九年從阿波羅廟舊址被驅逐的。當時他已隱居到蘇比阿柯沙漠(他已老了,但是他已浪子回頭了嗎?),他當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