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3部分

證和初步考察,終於透過了在七年發展計劃之內興建三座大型水電站,分別是三門峽水電站、龍羊峽水電站和丹江口水電站。

如今水電站已經不是什麼新興科技工程,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法國就成功建造了一座水電站,而中國最早的水電站則是在一九一二年完工的昆明石龍壩水電站。

不過,這次預計興建的水電站全部將是庫水量超過二十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電站,因此不僅需要龐大的工程經費,也需要可以配套的水電機器。全國大部分科研機構會在這份計劃正式確立之後,立刻著手研究新一代的水電機器,無論是中國科學家還是外國科學家,都將利用這次大型水電站的專案得到一次極大的科技推進機會。

根據目前中國國內狀況的推測,這三座大型發電站前後可能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竣工。時間長並不算什麼,在三座水電站開工的時候,不僅可以減少失業率,還能提供各種各樣的工業發展。等到三座水電站全部竣工之後,華中地區、華北地區和中原一帶的電力問題可以得到完全的解決。

有了充足的電力能源,自然也能帶來相對應的其他行業發展,比如可以加快城市化建設,也可以加快機械化農業的運用,與電相關的廣播、電影等等產業都會大幅度的推動。有了電力能源,就連最基礎的人民生活都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在水電站計劃之外,探討已經長達數年之久的長江大橋工程,也出現在這次十三個國家專案的名單上。吳紹霆擬定在七年之內修成兩座長江大橋,其一是武漢長江大橋,其二是南京長橋大橋。

這兩座長江大橋並不是單純銜接長江兩岸那麼簡單,而是連線南北雙方的經濟命脈,同時更有利的貫徹南北交通的聯絡能力,消除國家內部隔閡,弱化地域性的經濟差異。長江大橋的歷史功績必然會成為世紀壯舉。

總得來說,十三個國家大型工程專案將會成為“七年發展計劃”之中的主體部分,是南京中央政府直接斥資投入發展的實際效果,也是帶動“七年發展計劃”積極向上的助推劑。

當十三個大型工程專案公佈出來之後,無論是政府官方的顧問機構,還是民間的專家學者,全部都認定這絕對是振興中國的奠基石。從經濟角度上來說,這些大工程會極大的拉動內需,改善市場環境和民生基礎;從科技角度上來說,也會帶動一批先進科學技術的改進或誕生;從社會角度上來說,也是緩解三年對外戰爭造成國內影響最好的途徑。

第1136章,亞洲局勢

五月上旬,吳紹霆在南京又召開了亞洲共同體的臨時動議會議,四國首腦全部如約抵達南京參加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吳紹霆發起的主要動議內容是吸收緬甸、高棉加入共同體陣營。儘管中國是共同體計劃的龍頭國,理論上來說這次動議只不過是走走形式,其他三國首腦根本不敢違悖其意。然而這次動議依然遇到了一定阻礙,使得整個會期持續了七天之久。

之所以發生嚴重的爭議,是朝鮮和越南考慮到緬甸、高棉目前的國情,就這樣貿然的加入亞洲共同體,只會拖累其他成員國的發展。當然,嚴格的來說拖累的是資源共享,緬甸、高棉利用亞洲共同體其他成員國的優勢,可以以付出更少的代價活得更多的發展,因此對其他成員國來說很不公平。

不僅如此,緬甸目前是軍閥割據的局面同樣值得擔心,在沒有完整的國家主權之前,怎麼可能加入共同體共謀發展?萬一這屆政府一不小心讓其他軍閥推翻了,那豈不是直接破壞共同體的內部章程?

雖然越南國內同樣有許多軍閥,可畢竟與緬甸的情況不一樣。因為越南的所有軍閥全部都是中國一手扶持起來的,而緬甸的軍閥有相當一部分是之前效忠於英屬印度政府的將軍,因此兩個國家是沒辦法相提並論。

至於高棉王國,國內窮苦不已,幾乎都到了連常備軍都無法維持的地步。國家整體水準十分落後,又缺乏足夠的珍貴資源,除了共同體其他成員國集體進行資助,否則很難能夠跟上發展的腳步。

言而總之,就是緬甸和高棉的情況實在太差,無法迎合共同體計劃全體利益的原則。

然而,對於吳紹霆而言,他心裡很清楚高棉王國和緬甸共和國對共同體計劃的幫助。亞洲諸國實在太過於落後,遭受了西方入侵一個多世紀之久,要想徹底擺脫西方國家的歧視,就必須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共同發展,共同防備,聚少成多,從而達到強國強民的效果。

這正是吳紹霆希望儘快拉攏緬甸和高棉加入共同體的主要原因,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