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月英正是那篇《天》的作者。
諸葛亮、黃月英嬉笑之餘,恰見楊修一臉落寞的走了過來。這個時候,諸葛亮作為獲勝者,擺出了應有的高姿態,“博彩者,遊戲而已,楊兄莫要沮喪。相反的,此次大考楊兄三甲中位列第三,亦是成績斐然,應當高興才對。”
楊修擠出一絲微笑,衝諸葛亮、黃月英誠心一禮,“修本以為有些才華。今日一考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考核下來,不但輸給了孔明,連月英一介女子都把我比了下去。實在……汗顏。吾必引以為戒,日後不可再狂妄自大,當自勉自立發奮圖強。”
諸葛亮一臉欣賞,道:“楊兄此間得此警世之悟將來必貴不可言。小弟亦願仿效楊兄,自強不息。”
“哈哈……”楊修豪邁大笑,“得孔明這樣的對手吾三生有幸。正所謂‘不打不相識’,不知孔明、月英現在可有閒暇,我等去小酌幾杯?”
“恭敬不如從命。”諸葛亮回。
“你不怕吃吃喝喝間,我把你的月英拐走?”楊修挑了挑眉,問。
“不怕?”諸葛亮迎向楊修疑惑的目光,道:“能拐走的,就算鎖在屋子裡也留不下。拐不走的,就算你拿八頭牛拉也拽不走,不是嗎?”
楊修立刻悟出諸葛亮這句話的精髓。道:“孔明此乃警世之言。”
418轉戰西涼
一輪國考,諸葛亮先是高居榜首的成績超越了因《自然百科全說》名動天下的楊修,並賺得黃月英這樣才華橫溢的姑娘為未婚妻,可謂名利雙收。
隨後,他所撰寫的《以公振國》一文也發揮了巨大的功用。閱卷時,蔡琰閱讀過之後又拿回家呈給欒奕參閱。犀利的文筆,苦口婆心般的勸諫讓欒奕啞口無言,汗顏不已。明白不再縱容欒遺繼續禍害蒼生,決心將其發配幷州苦寒之地。
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幷州人煙稀少,民風彪悍,沒了欒奕的庇佑,想必欒遺在那裡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濟南的百姓們在得知欒遺即將永遠離開濟南後,無不歡欣。更有甚者當夜鳴炮慶祝。他們在感念教主——欒奕恩德的同時,對《以公振國》的作者諸葛亮亦是感激萬分。
諸葛亮自此名聲大噪,加之欒奕早就對他頗為看重。所以登科之後,一到教會履職,欒奕便將其設為重點物件予以培養,調到安民主教毛玠手下從頭開始熟悉教內事物。
熟悉聖母教權利結構的人立刻看出,諸葛亮將有一個輝煌的未來。因為上一個享有諸葛亮這般待遇的人——龐統,現在已經成為了聖母教十二紅衣主教之一的營收主教。再過不久,也許三年也許五年,諸葛亮也會迎來紅袍加身的那一天。
……
在國考結束同時,欒奕在東萊和逍遙津修建船塢,在洞庭湖大肆訓練水軍的訊息傳到了孫策耳中。
長久以來,長江天塹一直是孫策阻擋教會大軍南下的最大屏障。被人不善水戰,只要守住長江孫策便可保卻江東安全。
如今,欒奕籌建強大的水軍,並在河邊建起百餘艘巨大樓船,江東大為震動。
驚懼之餘,孫策比誰都要清楚,自己的實力遠遜於欒奕。論兵馬江東加起來不過八萬人,而江北教區卻足足有著三十多萬披甲之士,如果讓教區訓練出一支強大水軍,攻佔江東易如反掌。
所以決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趕在聖母教會水軍練成之前,給欒奕以重創。
在這方面,江東一眾臣子多數持支援意見。只不過應對方式有所不同。
以程普、黃蓋為首的鷹派建議孫策發動江東所有力量,對逍遙津港予以重創,藉此焚燬教會船塢,將那些大型樓船在下水之前付諸一炬。
對此,周瑜、魯肅堅決反對。他們表示,欒奕可不是傻蛋,既然敢把船塢建在逍遙津,乃是因為逍遙津在關羽、張遼、賈詡重病把守下固若金湯。論水戰,江東軍自詡不怕教會衛士,可若攻打逍遙津,陸戰在所難免,白白把優勢讓給了那些北方人。
反過來說,就算能把逍遙津攻下來,將船舶焚燬。在江東軍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之後,欒奕完全可以再換個港口,重新建立一座新的船塢,並在其中快速製造渡江船支。
在這方面,欒奕有著充足的財力。到那個時候,江東軍如果再次渡到江北放火,就等於陷入一場自我消耗的死迴圈。
江東耗不起。
所以,焚燒船塢乃是下下之策。
“那公瑾可有妙計?”孫策問周瑜。
周瑜答曰:“若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