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
在麥克阿瑟的幫助下,澳大利亞政府現在在國會山遊說和在美國報刊上宣傳“太平洋第一”的主張。麥克阿瑟從菲律賓到達澳大利亞的時候,人們把他當作英雄來歡迎——但他卻發現,他預料已經集結好了的、只等著他在打敗日本的戰役中予以指揮的同盟國陸軍和空軍部隊壓根就不存在。他急於興師收復菲律賓,在墨爾本的孟席斯飯店建立了司令部。他雖然沒有一支軍隊,卻極孚眾望:國會的壓力迫使總統授與他榮譽勳章,在美國各地,一些街道、大壩、公共建築、兒童、甚至一種舞步,以這位將軍的名字命名,民意測驗表明,多數美國人認為他是一位戰爭英雄。民意測驗還表明,美國人希望他回到陸軍部,有人還要求他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克阿瑟精明地利用了這些支援,他舉行記者招待會,向澳大利亞議會發表講話,在廣播電臺發表演說,藉以表示他要求得到提升的強烈願望。他要求得到“足夠的軍隊和足夠的物資”來向日本人發動進攻。整整一個月,這位悶悶不樂的將軍——《時代》雜誌恰如其分地稱他是“一位坐冷板凳的英雄”——等待著華盛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解決他們的戰略分歧。
當他得知華盛頓決定堅持“歐洲第一”的戰略重點,並且不會任命一位最高統帥來指揮太平洋戰爭的時候,麥克阿瑟更加懊惱了。如同多數美國人一樣,他認為他從科雷吉多爾島調回來就是為了擔負這一要職的,但是陸軍和海軍之間的衝突使這一任命成為不可能。金海軍上將拒絕接受由一位陸軍將領向他的海軍將領發號施令,理由是既然海軍的作戰將決定抗擊日本的戰爭的程序,尼米茲必定是當然的人選。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執,對日作戰的指揮權將由陸、海軍平分,尼米茲擔任太平洋地區總司令,這個地區包括紐西蘭、薩摩亞、斐濟,西至160度黃經圈,這便是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管轄區的東部界限。蘇門答臘、馬來亞、緬甸和印度洋仍由英國人控制。麥克阿瑟立即發現自己的職務原來是“澳大利亞新幾內亞所羅門暨菲律賓盟軍陸、海、空軍總司令(與尼米茲職位相等)”。他仍然深信不疑的是,“在有關這場戰爭的所有錯誤決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沒有建立太平洋的統一指揮。”他對華盛頓的“海軍陰謀集團”本來深懷怨恨,曾經罵它剝削了他在菲律賓的增援部隊,現在對它更嫉恨在心。他認為正是這個小集團使他不能擔任太平洋的最高統帥。他很沮喪地發現,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命令剝奪了他的統帥權,這道命令把很大部分的指揮權保留在參謀長聯席會議手中,以避免太平洋的幾個管轄區日後發生競爭。麥克阿瑟因此不得不向馬歇爾將軍彙報並從他那裡接受命令。尼米茲將透過金海軍上將接受指示,他們之間的任何分歧將由參謀長聯席會議解決。
最使麥克阿瑟惱火的是,他發現他不能“直接指揮任何一國的部隊”,也不能左右戰略,西南太平洋盟軍的陸軍部隊由澳大利亞將軍托馬斯?布萊邁指揮;美國艦隊澳新海區海軍司令赫伯特?利裡海軍將軍負責海上作戰。盟軍空軍最初由喬治?佈雷特將軍指揮——後來麥克阿瑟設法撤掉他,換上自己的“巴丹幫”中的人,這個人已在澳大利亞建立了司令部。麥克阿瑟眼前還不能說服馬歇爾將軍,後者還堅持要把溫賴特將軍提升為四星上將,以便讓他統率仍在菲律賓進行戰鬥的所有美國部隊,包括游擊隊,麥克阿瑟對此提出抗議也不管用。…;
在巴丹失守的同一天,英國皇家海軍面臨著被迫將西印度洋送給日本人的同樣恥辱。在“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慘遭擊沉之後的數星期後,英國在遠東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丘吉爾不得不懇求中國的幫助,以確保錫蘭和印度的安全。中國海軍給予了積極支援,4艘戰列巡洋艦和3艘航空母艦組成“印度洋特遣艦隊”從金蘭灣出發,緊急駛往錫蘭,保衛印度的海上通道和緬甸的航運通道。在美英菏澳盟軍司令部垮臺之後,丘吉爾特別要求中國派遣一位驍勇善戰的海軍將領前來指揮這支艦隊。王永剛海軍中將被挑選上了,他曾參加過第一次抗日戰爭和凱爾特海大海戰,現在是一位優秀的艦隊指揮官。在金蘭灣海軍基地裡等候著他的這支艦隊,是一支強大的前線戰鬥力量。由“光榮”號戰列巡洋艦率領的3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列巡洋艦,經過現代化的改裝,被用於和兩艘最快的新式“龍王”級航空母艦和“東方”號護航航空母艦配合作戰。8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和6艘潛艇組成的這支艦隊將和英國東方艦隊一道承擔保衛整個印度洋(從澳大利亞的西部海上通道至好望角)和通往蘇伊士運河以及印度的運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