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一向才慢慢想通的。”

神宗有些惘然:“這話朕不大明白。”

公亮回憶道:“當官當久了,何嘗沒有戀棧之心!王陶剛上書那會兒,老臣也特委屈,特反感。到想通了之後,反倒覺著真正委屈的是王陶了。他不避兇險挑戰中書,該是大智大勇!就老臣看來,想到要為新政廓清道路的,恐怕只有他一個人!”

神宗突然想到王陶陛辭時說的最後一句話:“新政,沒有挑大樑的新人,是不行的!”他可不是為新政廓清場地是什麼?自己卻偏讓他受委屈,將他貶出去了!他寧可受屈,卻一言不發,就那麼默默走了,多麼忠誠呵!神宗又氣又急,淚水都下來了。

公亮還以為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趕緊賠罪:“老臣出言無狀,請皇上恕罪!”

神宗知道公亮誤會了,悽然一笑:“不關你的事。朕是在想你說的話,真是太委屈王陶了!”

公亮聽是這樣,便轉而安慰皇上:“這沒什麼。也是不得已嘛,想來樂道也會理解的。”

神宗不願再談這個了,轉而問道:“就丞相看來,誰能承擔變革重任?”

公亮想也沒想,就答道:“就老臣想來,除了王安石,再沒有第二個人了!器識才用,原堪大用不說,仁宗手裡他就多次上書請求變法了。應當儘快調他進京!”

“朕讀過他的《萬言書》,古今第一篇大文章。他的法先王之意,‘論世之事,因為之備’的思想,說得真是好極了!”神宗不無神往地說。

“皇上讀過他的《萬言書》?”公亮驚奇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