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個人名義接受了BBC的電話採訪。這是一個全球直播節目,覆蓋面很廣,據說正在非洲獅子山挖鑽石的工人開啟短波也能收到。電話另一端除了主持人,還有一位《時代》週刊前北京分社主編。我首先陳述了我的個人觀點,其實也就是剛才節目中的觀點:“GDP增長9%的確不高,但是以一場百年不遇的災難為背景,‘七年最低’說明不了什麼。相對其他經濟零增長、負增長的國家,中國的這個數字並不令人失望。”

主持人問我是否介意接受現場辯論,而後那位主編開始慷慨陳詞:“芮先生顯然生活在另外一個星球上,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中國目前正面臨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大量工廠倒閉,大批農民工失業返鄉……”

我對此習以為常。西方媒體喜歡用“辯論”來吸引受眾注意力,話語直接,甚至頗具挑釁意味。透過多年的歷練和積累,我也自有應對方式。子曰“人不知而不慍”,這種時候首先不能生氣,特別是直播節目,生氣只會讓自己跌份兒。

我不慌不忙地回應道:“在中國GDP增長的9%中,出口只佔,說明中國出口依存度正在逐漸降低,經濟越來越仰仗於內需拉動。即使2009年國際形勢仍然難以扭轉,中國的經濟也不存在太大問題。我們的確面臨諸多挑戰,政府已經出臺相應措施,正在積極解決。”

接下來的話開始針鋒相對,我說:“您任意翻開一本經濟學著作,都能查到‘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衰退’以及‘蕭條’的準確定義。如果您說今天的中國陷入經濟危機,顯然是連最基本的概念也沒搞清楚就急於和我辯論了。”

採訪結束後,我自己想想都不免發笑。若懷著初到耶魯時的憤青心態,一點就著,恐怕我會義正詞嚴地反駁他:“如果你說我生活在另外一個星球上,這個星球就叫中國!”這樣的“辯論”很沒意思,也沒有好的效果。有些“攻擊”往往出於不瞭解,而我能做的就是用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一點一滴改變偏見,為中國多爭取一些公正積極的印象。

33、最特別的一天

2006年4月21日,在我的耶魯記憶中是極不平凡的一天。胡錦濤主席來到耶魯進行了公開演講。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訪問耶魯,也是胡主席與美國公共社會最直接的一次接觸,我有幸在現場見證了那歷史性的一幕。我向萊文校長鄭重推薦了邵逸青,作為四名耶魯學生代表之一,與胡主席握手,並接受中國贈與耶魯的1300本書籍。

之前那幾天,邵逸青總來找我,和我一起吃飯、聊天。我陪他演練和胡主席見面、握手的情景,教他“胡主席,您好”的標準發音。他反覆問我:“我要跟胡主席說什麼,他才能記住我呢?”我告訴他:“說實話是最好的。”

“成鋼,我昨天夢見過世的奶奶了。她跟我一起看中文書,還說,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國四川。”

“那你就跟胡主席這樣說吧,我覺得這樣說很好。”我高興地鼓勵他。

“嗯……”他想了想問我,“胡主席是哪裡人?”

“安徽人。”

“那,我要不要說夢見奶奶告訴我,我們的祖先是安徽人?”

我笑了,搖頭對他說:“不,就說四川人,這很真實。”

4月19日晚,胡主席抵達華盛頓,第二天一早將在白宮南草坪出席盛大的歡迎儀式。當時,我透過朋友拿到了幾張最好的票,請了姐姐、姐夫和幾位國內的朋友,他們聽說有這個機會,都立刻放下手裡的工作連夜飛過來。

當天晚上,胡主席出席了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為他專設的晚宴。這是美國和中國之間最重要的民間友好機構,成員都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界、政界人士。我作為美中傑出青年論壇的一員,有幸在晚宴中佔據小小一席。那真是奇妙而難得的體驗:祖國遠在天邊,主席卻近在咫尺。

第二天,胡主席將赴耶魯大學進行演講。因此晚宴結束後,我帶著一位朋友June又驅車趕往紐黑文,開了整整一夜。這位朋友是耶魯大學給胡主席配的隨行翻譯。早在我就讀外交學院的時候,她就在麻省理工學院給到訪的朱鎔基總理做過翻譯了。她怕我開車打瞌睡,一路上不停給我講笑話,所以自己也沒有休息好。不過我們都十分亢奮。

早上,我們站在學校門口等待主席的車隊。胡主席乘坐的是第一夫人的座駕,車牌號碼800002。美國另一輛最好的防彈車屬於總統,車牌號是800001。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美國人也喜歡8這個數字。

邵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