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6部分

人上來探一探,領了些稀奇的糖果回村,說說那裡的變化與見識,慢慢的,也有小媳婦兒老婆子沒事兒往興隆山來湊熱鬧。可不管男女老幼,墨九都讓弟子分發給自家用製糖機做出來的糖果,便容他們又吃又帶。

漸漸的,孩子們一聽說去興隆山就歡天喜地,尤其一些半大的孩子,更是心心念念想做墨家弟子,彷彿成為墨家弟子比中了秀才舉人還要值得驕傲。便是大人們,也慢慢對興隆山戀戀不捨,回去往四里街坊的一宣揚,好像興隆山的泉水都要甜得多。

於是乎,這興隆山彷彿成了一座獨立於世的小世界,墨九儼然成了這個小世界裡的王。她把興隆山當成了她理想中的桃花源來建設,“墨家九爺”的大名也慢慢在金州一帶,變得童叟皆知。即便後來很多人知道,“九爺”只是一個俊俏的小媳婦兒,也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她的觀點——從畏懼到崇敬,再加由心的喜歡,墨九花費了整整八個月。

八個月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

山下的耕地,慢慢變成了茶棚、酒樓與商鋪,兩邊搬來修房居住的人越來越多。

山上的荒地有人開墾了,荒坡上被種滿了各類的果樹,這一片大約三十多萬畝的興隆山,終於在南榮景昌元年到來的前一天,收到朝廷正式下的公文,改稱為“興隆山鎮”,獨立於金州之外,並且免除該鎮的田稅與徭役。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喜訊,但凡勤快肯吃苦的人,在這裡就沒有活不下去的。再加上墨家對搬到鎮上的人給予的各種“高科技”支援——如機動鐵犁代替傳統牛耕,如半工業化的各類裝置,讓每一個人都蠢蠢欲動,恨不得都變成興隆鎮的人。

一來二去,這裡就成了一個率先發展的半工業重鎮。

提起墨九,無人不豎大拇指,無人敢說半個“不”字。

這一日是正月初三,新年頭還沒有過去,興隆山鎮,一片張燈結綵。

晌午過,一匹快馬到達了興隆山腳下的“林氏茶舍”,來人正是薛昉。他原想吃一口水繼續趕路,隨便問一下上山的道兒,可茶舍姓林的掌櫃的一聽說他是來給墨九送信的,茶錢也沒有收,讓人伺候好了吃喝,便把自家店裡的差事交給小二,要親自領他上山。

難道他們認識他?薛昉覺得這人熱情過度。

可更熱情的還在後面,一路上,林掌櫃都在給他偶然興隆山——這個他看著完全陌生的興隆山。

早已不是當初的荒林野地了,像極了一個精心修建的山間城池。

薛昉有一種走錯了地方的恍惚感。

見林掌櫃地騎著毛驢,他不得不放慢了馬步,小聲問道:“大爺,這裡真的是興隆山嗎?”

“不是興隆山是啥?”看著兩側的桃林吐出一個個嫩嫩的綠芽,林掌櫃地笑得合不攏此,“小哥是外鄉人吧?來興隆山也不是送什麼信,而是也想投奔九爺,做墨家弟子?”

這老頭兒似乎有點自以為是?薛昉不便辯駁,含糊地“唔”了一聲,再看一眼鬱鬱蔥蔥的山間那一條條平整的道路,怪異地搖了搖頭,又揉了揉眼睛,答非所問,“大爺,這確實是金州的興隆山?”

林掌櫃覺得這小夥子好生奇怪,也不知想到了哪一齣,他斂住神色,停下小毛驢。

“小哥,你打哪兒來的?”

這老頭兒反倒盤問起他來了?薛昉哭笑不得,老實道:“打汴京來。”

聽說汴京,林掌櫃臉色更難看了,“上山做什麼?”

薛昉無奈一嘆,“找九爺,給九爺送封信!”

林掌櫃上上下下打量他一陣,冷笑道:“你莫不是珒國那邊兒的人,想上山做甚麼傷天害理的事兒吧?”

薛昉:“大爺,我是地地道道的南榮人。”

“南榮人也不行!南榮人也幹不得傷天害理的事兒。”林掌櫃一臉嚴肅,擼著鬍子看他半晌,大抵看他風塵僕僕的樣子還算老實,又哼了哼,“小哥,做人得講點良心,老夫領你去拜見九爺,你可千萬不要懷了什麼糟賤的心思。若不然,你上得了山,下不來山,就千萬怪不得我了?”

薛昉本人雖然也崇敬墨九,但覺得這個林掌櫃對九爺的態度似乎有一些“神化”了。

想了想,他慢悠悠打著馬兒,圍著林掌櫃的小毛驢轉了一圈,認真地問:“大爺受過九爺的恩惠?”

輕“嗤”一聲,林掌櫃用一種不太待見的眼神兒睨著他,“小哥這話問得奇怪,這十里八鄉居住的人,哪一個沒有受過九爺的恩惠?沒有九爺,哪裡有大家今兒的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