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工業病”,比如企業的中間環節過度膨脹、不透明,導致官僚主義、貪汙*,難以維護老闆和顧客的利益,害的只是小範圍的利益相關者。但像華爾街這樣,由代理人利益集團架空一個國家,危害的是整個社會。
從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看“工業病”
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集中體現了現代性金融體系中的深層矛盾。從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性組織異化,“代理人造反”發生的過程。
在雷曼兄弟掌管公司的年代,委託人與代理人是一致的,公司風險與收益是對稱的。隨著第一代領導者的離去,代理人逐步控制了組織。一是公司股份高度分散化,導致委託人失去對組織的控制;二是經營者實際控制了組織,風險和收益開始不對稱。代理人形成了在華爾街非常普遍的“收益歸自己、風險歸公司”的代理人行為模式,他們急劇膨脹有利於提高薪酬的金融創新工具,不顧公司長遠利益,使公司行為短期化,將自身利益最大化凌駕於委託人與消費者的利益最大化之上。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後現代經濟——貨幣(3)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深陷於由這些代理人推動的合成擔保債務憑證和信用違約掉期合約市場。危機爆發前,信用違約掉期合約市場是次級按揭市場的48倍,相當於美國GDP的4倍。從這一情況看出,代理人一旦利益膨脹,如果有機會把自己的國家賣4次也在所不惜。
次貸詐術
羅賓遜夫婦想將他們的房子進行再融資,以便得到一些現金。貨款之後,羅賓遜夫婦沒有還貸。
經過調查發現,這是一個圈套:羅賓遜夫婦申請貸款時正計劃離婚。他們的計劃是,羅賓遜太太保留房子,再融資的錢歸羅賓遜先生,而羅賓遜太太負責還貸。經紀商是知情的。
在正常情況下,這筆貸款是會被拒絕的。因為羅賓遜太太的信用記錄不良,如果說房子由她還貸,貸款方一定是不幹的。羅賓遜先生拿走了錢,而羅賓遜太太又還不起貸,受損的是貸款方。
但問題是經紀商從中做鬼,明明知情,卻向貸款方隱瞞了。在對質的結果面前,經紀商以粗心大意開脫了自己,貸款方最後損失了萬美元。
這是理查德?位元納在《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中講的一個真實故事。
位元納做了14年的次貸生意,以他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在貸次貸款這個行業,經紀商如何把大廈建立在最基礎的沙灘上。據位元納介紹,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多是騙子、流氓、無賴、*和惡棍。作為次貸危機最基礎的環節,他們並不是由於失誤而犯下的錯誤,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在系統地犯罪。
經紀商基本的手法,就是讓資訊不透明。最常見的情況是,經紀商用計算機偽造借款人的收入證明,如工資條;有的經紀商乾脆偽造貸款人簽名。其他的手法還包括:當借款人購買投資性房產的時候,卻說借款人是在買自住房;讓借款人的朋友或親戚—自己開公司—證明說借款人在其公司上班,以此偽造借款人的工作經歷,隱瞞關鍵資訊,或者隱藏和某些貸款相關資訊,不希望貸款公司發現。①
在次貸的生態鏈上,經紀商是僅次於借款人的最基礎的一環,在他們的後面才是貸款公司;貸款公司的後面是房利美、房地美(機構抵押證券),或次級貸款(非機構抵押貸款),再將投資銀行、評級機構一一綁在這個價值鏈上。從位元納揭露的情況看,整個鏈條在它最基礎的一環,也就是經紀商的環節,就徹底爛掉了。
而經紀商這樣做的唯一動機,就是利用風險和收益的對稱關係,不斷擴大委託人的風險,將利益截留給自己。他們具有擴大自己利益的動機,體制給他們留有膨脹的空間。
譴責經紀商的私德,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聯絡後面將談及的斯蒂格利茨“貨幣經濟學的新正規化”,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深層的問題:銀行集中性與信貸分散性的不對稱,是工業化固有的矛盾,也是次貸危機的深層體制根源。經紀商之所以能肆無忌憚地坑害貸款人,就是因為銀行體制與信貸體制是不對稱的。工業化的信貸體制,還沒有發展到可以一對一甄別資訊的階段;而投資銀行還留有從銀行體制轉型而來的集中特點,它不能適應資訊時代的現實需要。
華爾街利益集團
雷曼兄弟公司是美國的縮影。如果把整個美國比作雷曼兄弟公司,華爾街充當的角色就相當於雷曼兄弟公司內部的經理人。小到次貸經紀商,中到雷曼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