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拂,漫眼皆飛錦,蘭花香氣襲人,著實沁人心脾。登閣一覽,園中諸景盡收眼底。或樹,或花,或草,或山石,或池水,或拱簷,或畫堂,雖不至精巧倫絕,卻是勝過民居十倍有餘。
文箐原以為是周趙氏喜歡蘭花,哪想到卻是瓊瑛,她更喜歡蘭花,因交周忱影響頗深,竟是個蘭花痴。見得周家這多蘭花,一一賞過後免不得就起了意,著意打聽起蘭花出自何人之手。
文箐本是非常反感李氏揹著自己來這一套,原說送一兩盆給巡撫家,沒想到三嬸竟將沈家上好建蘭無一不落地給弄了來。不知沈花痴又是如何才能捨得下這些?此時在旁一隻簡單道為一親戚家所植,如今借來充個場面。
瓊瑛便道自家也種過蘭,卻未嘗有得這般好。不知周家親戚又是如何養得來?可否有甚竅門?
文箐忙說自己也只是依葫蘆畫瓢,親戚家倒有一秘方,除卻早上搬出見得晨陽以外,便是用豬肉汁和泥蒸熟,雨天時置於泥根邊。如此料理,葉肥花碩,蔥綠繁茂。或用黃豆浸水發酵,至臭,澆於花土中,上澆一層薄土,不僅是蘭花,便是其它花草,亦根深葉茂。
瓊瑛聽得連連點頭,也說了自己養花的幾個決竅,待方及蘭花葉病來,頭痛地問文箐怎生料理蘭花生蝨一事。
文箐也是從沈顓那兒學得此皮毛,此時,硬著頭皮道:“我也只是聽說,倒也不曾見過花蝨。道是隻需取些菜油,用水調和勻,煎沸揚湯數次,於烈日中曝曬,灌入花壺,灑於蘭花葉面上,花蝨便盡落,復蔥綠一片。”
文簹快嘴快舌地道:“這些再好,皆不及我四姐房中的那盆。春節初二那一日,那花方才開得一朵,整個廳中一日香氣不盡的,說淡不淡,說濃不濃,我四叔讚不絕口。只家中,現下哪盆花皆不及。便是伯祖母壽辰那日,可蘭花早開過了,沒擺出來,要不然……”
文箐想攔她都沒攔住她瞧寶。瓊瑛聽了免不得便看向文箐,卻是不好意思開口說要賞一下。文箐心下懊惱,暗恨文簹太多嘴,只得讓小玉與雨涵去自家屋裡搬過來。
那可是沈顓送她的第一件禮,如今卻公之於眾。沒人爭時不覺得,一待這花也被人圍觀,心中難免又不捨起來。
瓊瑛見得這花,果然讚歎不已,又聽得文簹說甚麼花開時,花色乃為綠中藏白,白裡含綠,不同於其它花色,或黃或白,色彩單一,只此花卻是淡雅出塵脫俗去麗,又有“綠玉”之名。瓊瑛聽得,恨不能早兩月到得周家,一賞此花,便問道:“既是如此不俗,可曾畫下來過?”
畫?文箐一愣,想到沈周倒是畫過一張,自己還真是沒畫過。要是前世,定是拍下數張來儲存留念。可又一想,這花是自己,年年可賞得。
文簹也道:“花就是四妹屋裡,要見便是日日一睜眼便能瞧見的,倒不曾畫下來。”
瓊瑛大道可惜,無緣見得,卻對文箮之言道是不盡然。”蘭花又非與人壽命同齊,花開幾載,香消玉殞,其跡再無。”她小小年紀,生於官宦家中,恩寵不斷,卻是如此感嘆,真正是聰慧絕倫。
她這番感嘆完,戀戀不捨地直了腰,道:“此花殊色,怕是隻此一盆,沒想到吳中也有此養花能手。”
文簹還要多言,只被文箐暗中拉住。
蕙兒喜詩書,對於畫的興致少一些。聞聽得周家竟有個藏書樓,內中有近萬冊書,便十分在意起來。對於這些,周家人倒也恭認不諱,蕙兒便心向之。周瓏見文篔文箐陪著瓊瑛,自己不得不陪同,忙讓小月去與大少爺文筵說,有女客至,且儘速迴避。
只是,那日卻是周敘為文筵請先生,考察先生才能,卻是在那書樓旁邊的大書房中進行。小月說老太爺在,她不敢前去。只好找了文笴,他那廂與守信帶了兄弟自去外院了。
周家藏書樓一向為周同所珍惜,卻不為他人所知。如今蕙兒一進入,見得周側皆書架,書上滿是書冊。經史子集,旁門雜學,不一而足。每見得一本書,必會心裡尋思著:這書我家有,我書我家並無,這書竟是孤本……
一個書痴,見得這般多書,自是邁不開步來,恨不得便成日裡坐於其中,讀個夠。尤其是見到孤本,不免有此失態。“你家這此孤本,為何也同這些書放置一起?”
周瓏道:“約略都是一類吧,且放一起,也好搜尋。”
蕙兒卻道:“只孤本一冊,勝過旁邊數十卷冊。若是另立別架……”
周瓏笑道:“如此一來,只怕也引賊……”又笑自己多慮了,道,”這書樓,如今也只家諸人才進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