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5部分

連車圍子,文箐想裝飾漂亮一點也不行,記得最初的時候,陳媽便叫道:“小姐,使不得也,若是太奢必招人眼,小心被人惦記著,若哪一點壞了規矩,可是罪過。”

陳媽說過,官府裡用得好的馬車,內中座位也不過是藤架,這樣一來,顛簸得少一些。文箐想想,自己坐過的好似大都是硬木架,只有周同那輛馬車倒是藤製的,誰說古人不會減震,這也是一個妙招啊。

文箐要改馬車,一個就是減震,第二個還是想力求行駛起來平穩些。可是前一項,若許可以在車底架龍骨與座位之間加上彈簧,多制一些,自然就好了;至於四個輪子,文箐自己做了一個小小的四輪架子,才發現一個問題以前自己忽略了——古代兩個輪子半行,方向可以隨意轉;而一旦四個輪子分兩排,就象汽車一樣,前輪必須管方向,否則只能直行,不能打彎。說來說去,就是少了一個轉身的裝置,專業點名稱文箐那時根本不曉得,她只後悔小時候玩那些玩具,拆了那麼多零件,怎麼就沒多拆拆小馬車沒去記怎麼著轉向?

她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木匠與鐵匠竇,結果人家搞了兩個月,也沒整出名堂來。最後鐵匠竇很不容易地整出了彈簧,這下子減震倒是好了許多,文簡很歡喜。木匠那邊說轉向這個難題太大,自己整不出來,就是泱泱大明只怕也沒有出這個物事,不來見文箐了。

自適居的人討論:“這四個輪子,真的就不顛了?停車時是穩些,可是輪子是實木的,加一個輪子,這個車就更重啊,陷進坑裡更沒法推出來了……”

這個論調尤其是鐵匠竇說得最是高聲。“再說,車越大,越容易違制,不好不好,雖然一次拉的東西多,可拉車的馬也要增多啊養一匹馬的花費可夠得上咱們窮人家一年的口糧了。咱們水鄉,出門就是船……平時拉個貨,一個軲轆的車推得飛快,兩個輪子的車牛拉驢拖,可比兩匹馬強。”

文箐當時聽得面紅耳赤,沒考慮到這個成本。確實在古代,養一匹馬,尋常人家哪養得起,尤其是江南,雨水連連,道路坑坑窪窪,坐船多過坐馬車,自己非要整個四輪馬車出來,除了“出風頭”外,還真不一定能招來太多好處。

文箐被眾人七說八說的,也怪不好意思的,自己倒是真給人整了個難題,想來這轉向裝置不好辦,否則估計老祖宗早就整出好多輛四輪馬車了。雖然談起了戰車也是四輪的,可是平常人家誰也沒見過,也不知到底能不能轉向。既然說起來不是尋常老百姓常用的,還是低調些為好,故而便將四輪馬車這個事暫擱置了。

只是她這邊沒擱置了,老木匠覺得沒面子,不好意思上門來。

這次小木匠來,是來送“人偶”的。所謂人偶,就是“模特”,木製的。

這個想法是因為上次說到將絨衣寄賣在成衣鋪子容易起褶的問題而引發的,文箐認為要解決這個“樣品”的問題,不妨用“模特”。她想了半天,古代沒有塑膠沒有橡膠,可制不出模特來,但也不是沒辦法,比如做個真人大小的木頭“人偶”。

小木匠看了看周家小姐畫的圖,畫得十分工整,聽了聽要求,倒是十分特別,就是跟真人差不離,說來也容易,打磨光滑了就行。現下做好了,送了過來。

當時眾人只見著一塊大粗布包裹的一個物事立在那裡,瞧著頭髮,嚇了一跳。小木匠安慰其他不知情的人道:“莫怕,莫怕,就是個人偶而已。”

因為裸著身子運過來招人眼,所以他才用布裹了起來,當時範郭氏是最先去幫忙立起來的,以為是個死屍,嚇一大跳,驚得宅中其他人都出了屋門來看。

現下布撤去了,這個人偶面部雕得太生動了,可以說是十分的逼真,只是下面卻沒如其他雕塑一般雕出衣裾來,而是光著身子的。

這讓人更好奇了。

范家大小子圍著假人轉了又轉,問道:“這,這怎麼同廟裡的菩薩不一個樣?用來做甚麼的?”

老趙師傅若在,肯定不屑一顧,因為他雕工極好,可是先前文箐替他尋了個難做的差使,哪想到後面提的這個差使除了人物的面龐要雕好以外,其他就是隻需打磨光滑就成,這讓他手藝沒發揮好,他本來以為還要雕衣衫裙裾類的。

因為面龐與真人太像,所以引發了自適居中的人圍觀。沈顓也洗了手,站在廊下聽著文箐同木匠說著話。

文箐誇道:“妙小趙師傅啊,趙老爹的手藝可是實在沒得說啊這人偶眼睛,面龐,鼻樑,都與真人相去不遠,可以說是栩栩如生啊。實在是太妙了”

彭氏也出來看熱鬧,先也是吃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