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部分

的、印加和瑪雅人的、印度、古巴比倫的、阿拉伯的各個國家的都收購。

這個時候除歐洲文明的一些文物,這些歐美人會自覺呵護,價格也比較高外,其他地區的文物在大眾的眼裡邊,其實不是像少數的專家那麼稀罕。不過,孟享卻知道後世的文物價格的飆升。不另外,就阿拉伯的文物吧,當那些阿拉伯的石油大富豪們,看到本民族的文物後,絕對是一擲千金的肥羊形象。

固然好比埃及、古巴比倫、瑪雅、古印度等國家的文物雖然沒有幾多後人來高價購買,但這些文物中包含的古代文明的歷史,可以解開一個個的謎團,更好的認識人類的成長。這也是孟享不容錯過了。

收購的文物多了,付出的價格自然也就多,孟享也不是全面收購。自國內招來的近百位鑑定師,涉及各方面,但重點是文字記載的各種媒體。

文字無疑是最直接的記載歷史的工具。經過滿清幾百年的折騰,華夏的文字記載缺失了很多。一些書籍,好比《天工開物》等,還需要從日本人那裡才瞭解到。相比那些花瓶,文字可以更加明確的告訴我們一點什麼。

歷史的研究和文物的收藏有重複的處所,但目的也不盡相同。在很多歷史學家看來,即使是那些後世賣到上億的那些花瓶,也比不上一塊甲骨文牛骨頭或者龜殼。

孟享收購文物是為了瞭解歷史,讓華夏文明更加的充分,而不是為了收藏賺錢。

一些僅僅是稀世珍品,而歷史研究價值不大的物品,孟享也沒有興趣採購。絕對不會像後世的那幾顆生肖頭像那樣,花上上億的錢來買些豬頭、狗頭。有那個錢還不如投資教育,多出幾個人才,為華夏多添一份新鮮的元氣,而不是守著棺材板的暮氣陷溺。

還不如比及國家強大了,再搶回來。若不是擔憂一些文字性的工具消失,孟享只會比及以後指揮大軍來搶劫。破壞諸如希臘、羅馬還是歐美的一些藝術品,孟享不心疼,但自己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傳承,卻是能儲存一些就儘量多儲存。

這樣的民間兌換,成績還是喜人的,最大的驚喜來自於3斤茶葉和2雙尼龍絲襪別離換來的3冊和2冊《永樂大典》。其中就有鄧御夫編輯比《齊民要術》還要詳細的的《農曆》的一部分。

昔時英法聯軍一把火燒了翰林院,翰林院中無盡的藏書很多被焚為漫天的紙灰。《永樂大典》被搶的搶、燒的燒、盜得盜,翰林院最後是剩下了64冊。要知道永樂大典共有10095冊,遠不是刪去了大量科技和軍事等著作的閹割版的《四庫全書》可比。

雖然後來經過了多方蒐集呵護後,到了34年,那時的國立北平圖書館手中也不過才有93冊殘本罷了。後世孟享曾記得永樂大典現存的400餘冊也是散佈在8個國家。

先鋒軍佔據了北平後,當初要要運到美國去的六十多冊《永樂大典》,被返還了回來,從日本人手中有奪回了2冊。加上這5冊的意外驚喜,先鋒軍手中已經掌握有百冊了。

不過,還有陸續的《永樂大典》被收集到先鋒軍的手中,因為這次的文物收購和兌換不止是來自民間,即使官方,也早就採納了這些兌換。不過,他們需要的不是糧食,而是武器。

德國人是最早和先鋒軍合作的,他們官方的那些華夏文物大大都還給了先鋒軍。而先鋒軍只是把自己的那些bf…109b飛機、iib型潛艇等武器也送給了德國人罷了。其中就有12冊《永樂大典》。

比及法國人投降後,這樣的交易也在進行,先鋒軍的一些ju…88轟炸機和斯圖卡d飛機就直接換成了凡爾賽宮中的華夏文物。其中《永樂大典》就有9冊。

其他國家諸如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昔時曾入侵華夏的,一樣被德國人調劑著,用點軍火收回了昔時的華夏文物。又發現《永樂大典》8冊。

就連英國人,也樂意用那些華夏文物換取先鋒軍的武器和態度上的支援。華夏此時還連結著中立。但英國人也知道先鋒軍左右著未來華夏的走勢,如果華夏完全倒向了德國人,不要東南亞,即使印度也有危險的可能。所以先鋒軍僅僅用一艘斯科特驅逐艦。就換來了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皇室中收藏的大大都華夏文物。

固然也有還一些沒有歸還,但這些需要慢慢的收回來。前線雖然緊迫,但英國人還沒有到哭出來的時候,孟享自然也不著急。這一次從英國人官方手中取得的文物就很多,僅僅《永樂大典》就有37冊。

“沒想到!沒想到還能看到這麼多!”這些年負責《永樂大典》收集和考訂的袁同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