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排名第一的“混沌道體”,此體質不是先天形成,而是以前多位大能們推測出來的,此理論形成於十萬年前,由當時的諸多頂尖大能們推測而出,具體是哪些人已不可考。 只知當時推出此理論時,是為了證明是否還有比“先天道體”更勝一籌的體質,諸多大能推斷,或許還真有一種後天合成體質會比“先天道體”會勝一籌。把此體質稱為“混沌道體”。 但此體質也只存在虛構中,首先此體質需溶合“靈犀雕”與“吼天虎”兩種妖獸的所有精血,先不說這兩種妖獸極為稀少,關鍵是這兩種獸一個身含大鵬的血脈,一個有神獸的白虎的血脈,本身實力就高。 而且這兩種獸性格火烈,從來都只有自爆卻沒有生擒的可能。就算有了這兩種妖獸的所有精血,卻還需有一種幾乎不可能得到的完全成熟後的果實,就是“混沌聖果”。 此果樹兩千年一開花,兩千年一結果,兩千年一成熟。“混沌聖果”的果樹只有在果實成熟前半天才從虛空中現身,平常都是隱入虛空之中,無人知曉其蹤跡,關鍵是此果一落地,自動消失化為道,果樹等果實成熟後,又會隱入虛空,等下一次果實成熟前再隨機現身某處。 自從此界有記錄以來,還沒人摘到過此果,唯一一次記錄還是十多萬年前,一宗門宗主在一深山恰巧親眼見到這果樹隱入虛空的情景,他立馬閃到此處,坐地修練,從元嬰後期一舉突破化神中期境界。 這些條件全具備後,要成為“混沌道體”的這個載體還必須是沒有被任何法訣的浸染過的,也就是說必須得是一凡人。 而如果真有人成了這體質,那些大能推測,這世間的道都是為他而生!看了這些描述,孟凡只覺得這種苛刻的條件,的確只能存在虛構中。 想想也是,“先天道體”都是上萬年才一遇的,如果隨便什麼條件都能造就一個後天之體就能超越,肯定都不現實。 孟凡繼續把這本書看完,後面介紹的就是各大陸上的宗門情況,還有“望星海”產出哪些珍貴材料,“望星海”深入也極為危險,所以很多探險的人都不敢深入。 這些 資料正是孟凡所需要的,現在他才對這整個大陸有一定的瞭解。孟凡又拿起那本超厚的書一看,只封面寫著《靈作物病理及診治》幾個大字。 看完簡介才知此書是七千年前的一個叫“陳壽”的藥王所寫,此人是“靈藥谷”一長老,修為也就金丹後期,但他對靈藥的各種病理都瞭如指掌,而且也精通治療術,很多稀有靈藥怪症都被他治好,最後是壽終正寢。 不過陳壽在坐化之前,已把他數百年的心血整理成書,不過除了靈藥谷,其他宗門流傳的都是刪減版。 隨著靈藥谷的沒落,直至兩千年前靈藥谷被藥王宗吞併,這本完整版的書籍也消失不見。 此書與《返青決》有很大不同,《返青決》屬於一個整體概括,所以只能治一些初階靈作物,而《靈作物病理及診治》不但更高階,而且更細節化。 就好比一個超級優秀的石雕大師,《返青決》是他手中的錘子,而《靈作物病理及診治》是他的各種雕刻工具,雕刻一個精美的作品就需要二都緊密配合,。 現在此書都成為各個宗門培養靈藥的必備書籍,但無人能達到他那成就的,卻無一人,能學到他書中的三成就是相當了不起了。一是因為書中的內容太浩瀚了,一般的修者都記不住這麼多,如果真有這麼多時間來記這個的,別人都走修真這條路了,誰還會種植靈藥? 二是因為此書很多的內容需要融會貫通,光死記沒什麼用,所以哪怕你真記住了,不會靈活運用,也是枉然,就如同孟凡前個世界醫書滿天飛,但真能成為名醫的少之又少。 當然,除了孟凡這個怪胎,他花了一個多時辰就把這本這本書看了六成有餘,而且還全記住了,但要完全消化,恐怕也許還要幾天時間。 孟凡也被書中的內容給震住了,書中對靈藥的各種病因及治療方法太詳細,只能說明出此書的人絕對是個天才。當然,就憑孟凡現在這境界,就算知道有些病是怎麼治但也治不了,畢竟有境界限制。 孟凡感覺此書的內容實在太多,如果長時間專看一本,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於是換拿了一本《五行法術之註解》,花了兩刻多鐘看完。 主要是講如何讓法術練至更深一層,如何判斷靈作物需要運用到哪種五行法術及如何使用法術來應對這些情況,此書的內容相比前一本來說就少得太多太多,而且也沒那麼晦澀難懂,基本上一本書看完後,他就能完全理解透。 孟凡正想再拿最後一本書翻讀時,散學鈴響了,大家都起身向外走去,出了藏書閣的大門,孫林和肖就走了過來,孫林問道:“師兄學得如何?” “還好,你們兩個呢?”孟凡也問道。 “太難了,我和孫師兄才看了一本書一成左右的內容。”這次回答的是那個叫肖成的師弟。此人和孫林皆是十四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