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領著,曾在子午鎮附近截擊了一陣,戰況很是激烈。可恨軍隊射擊技術太無訓練,這一仗,足足消耗了二十萬發子彈,可是等到陸將軍問何乃中要土匪的屍首,數一數,連二百人也不到。白狼且戰且退,一路上放火燒麥子,竟不知道是打哪裡竄走的,於是軍隊跟蹤追剿。子午鎮進去為子午谷,三國時孔明舉兵,魏延獻計,請他勿出祁山,當走子午谷,就是這個子午谷,其地至為險峻。白狼若不竄入這條絕路,後來當不致失敗的。

白狼竄到荊紫關,一下子又竄回到河南邊境,這時我這一旅的第二團一、二兩營已折回到靈寶一帶。為收容指揮第二團的隊伍,並防止白狼北竄,在六月尾上,我帶了兩連衛隊,經臨潼,靈寶循原路回陝州。在回到陝州不久,白狼便被他的部下槍斃。白狼死了的訊息一傳揚出來,社會上生了很大的波動。趙倜靈機一動,便懸賞重金購買屍身,把已死多日的屍身,重從土裡挖出,砍下頭來,送到北京去獻功,結果他便榮任河南督軍了。

我在陝州駐了兩個月的光景,又奉令開回長安。

從四月入陝以來,幾個月的光陰,可說都是消磨在行軍的途程中。雖然說行軍的生活比較的艱苦,但經過這樣一番磨練,使我對於行軍增長了很大的見識和經驗。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八章漢中道上(1)

在長安駐守的時代,我開始感覺到自己所統帶的部隊中幹部分子良莠不齊,而好的幹部人才尤其不夠。這使我在辦事上感到很大的痛苦。

那時第一團團長是楊桂堂,五十餘歲,外號叫做“楊傻子”。這人老於世故,無是無非,任憑人家對他說什麼,他都是好好地回答著。又加利祿心太重,一心只算計著高官厚祿,如何討長官的喜歡,如何能升官發財,他就如何做。什麼國家人民,他都是不管的。我同他相處了兩年,時常見面,談話,但始終沒有聽見他說過一句肺腑裡的真話。第二團團長是何乃中,別號叫做芳譚,廣東香山人。為人忠誠,滿清最末一次的武進士,保定保府學堂畢業。他習的雖是武科,卻能寫作極流暢的文字,品行學問都是好的。只是不贊成革命,遇事過於慎重,不敢冒險。參謀長是宋子揚,日本士官學校炮兵科畢業,智識經驗都很豐富,稱得起一位幹練有為的人物。少校參謀是蔣鴻遇,河北省人,保定軍官協和第一期學生,學騎兵,曾在雲南當過騎兵營長,與蔡松坡相熟。為人機警幹練,足智多謀,韜略上尤遠在當時一般人以上。上尉參謀是劉鬱芬,字蘭江,河北清苑縣人,速成軍官學校學生,忠厚老實,謹嚴穩重,做事很少有失察的時候。第一團第一營營長周心靜,西什庫學兵,做事很想要好,但可惜不喜歡讀書,氣量太窄。第二營營長杜佔鰲,山東青州府人,性情方面有山東人的特質,耿直忠誠,方正不苟。第三營營長孫振海,就是上面提過的那位“孫氣”。這人火性太大,心浮氣躁,始終沒有什麼大建樹。第二團第一營營長陳正義,言行穩練,學識也很好。第二營營長董士祿,學識無多,性情油滑,無是無非,一味的只想升官發財。第三營營長王某,安徽蒙城人,一個大字不識,出身於地方上的巡防營,沒有在正式軍隊裡受過訓練。炮兵營營長楊某,好像染有嗜好,整天萎靡不振,因此辦事也提不起精神,只是因循敷衍。騎兵營營長劉某,嗜好太多,利己心特別重,從他的身上,我找不出一絲半點像有為的軍人。——這就是我那時的一般幹部。從質與量兩方面看,都難使人滿意。綜合起來說:第一是缺乏朝氣。他們大多因循苟且,並沒有替國家人民做一番事業的抱負和決心。如何才能提起朝氣,想來真是不容易。第二是不愛讀書,不但新書不讀,舊書也不讀,科學方面的書不讀,普通的書籍亦不讀。終日洩洩沓沓,毫無求長進的心。第三,他們都有一點來歷。比如楊桂堂,和段祺瑞即有關係,常常和段送禮,寫信,拉攏得很親密。宋子揚和徐又錚有親戚的關係。其他各人,也都無不有一點來歷。因此辦事要振作,動輒得咎,處處掣肘;不振作,則又自覺對不住自己良心,對不住人民國家。

那時共和初肇,袁世凱獨攬大權,政府的組織以及一切措施,都漸漸叫人大失所望。我每天從報紙上,從各地朋友的通訊上,得來種種訊息,使我一天天明白到國家再上軌道,人民解除苦痛,距離得還很遙遠,前面正不知有多少艱苦的路程,有待於我們的努力。我是一個行伍出身的人,常常感覺自己讀書太少,學識不足,而且所讀的書,又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套舊東西。以此來應付這激變期的中國社會,時時顯得格格不能相入。中國舊有的政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