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諫議官左拾遺的官場生活。詩的前四句敘述與杜甫上朝退朝的情形,用詞雍容華貴,帶有皇家氣息。五六句筆峰一轉,抒寫詩人胸中悲慨。低頭見落花滿地,春光已逝,官小位卑,徒增傷感。安史之亂後國家需安定發展,而朝庭只是一派昏昧氣象。詩人痛心之餘,才作反語。筆法隱晦,曲折地抒發內心之憂憤。

岑參

(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天寶進士,曾充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書記,後歷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虢州長史、嘉州(治所在今四川樂山縣)刺史等職。世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岑參是盛唐重要的邊塞詩人,他的邊塞詩想象豐富,氣勢磅礴,悲壯奇峭,語言明快,音調鏗鏘嘹亮,充滿了豪情壯語和慷慨激昂的戰鬥精神,給人以極大的鼓舞。

贈孟浩然

五言律詩

李白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註解】:

1。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3。臥松雲:隱居。

4。中聖: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6。挹(yi4):通“揖”,致敬之意。

【賞析】:

全詩讚美孟浩然隱居山林、不慕榮利的清高品德。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陶然自賞的高雅形象;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寫孟的同時更是寫其自身。詩採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此詩格調高古散淡,一氣貫注,一如太白其人。

渡荊門送別

五言律詩

李白

渡遠荊門外,

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註解】:

1。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2。大荒:大地。

3。海樓:海市蜃樓。

4。故鄉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賞析】: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遊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與送行者同舟共發,是在舟中吟送的。這首詩雖意在描繪山水,說水為其送行,筆法婉轉,然而仔細揣摩,“送別”之意猶在,足見椽筆功夫。“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可比功力,視線由近處拉向遠方,近處的高山長江最後全都匯入一望無際的荒野。此句寫景雄闊;被胡應麟《詩藪》贊為“太白壯語也”。

送友人

五言律詩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註解】:

1。郭:城牆外的牆,指城外。

2。蓬:草名,枯後隨風飄蕩,這裡喻友人。

4。茲:現在。

5。蕭蕭:馬鳴聲。

6。班馬:離群之馬。

【賞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後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