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部分

聽我家孩子說,他們班被打的那個學生到現在還沒醒過來呢。高考肯定是參加不了了,醒了以後會不會痴呆都不知道。”

“到底是誰這麼缺德啊,淨跟孩子過不去!警察也是廢物,到現在都抓不著人。”

墨北默默地聽著人們的議論聲,之前他也聽賀蘭山透露了一些情況,到目前為止遭到襲擊的是六名學生,全都是高三生。

其中第一個被襲擊的學生是個女生,她家離學校比較遠,而且偏僻,她聽到身後有腳步聲,心裡害怕就加快了腳步,沒想到身後的腳步聲也跟著加快了,女生剛想回頭看是什麼人,就被鈍器打在了頭上。兇手打完她就跑了,女生捂著流血的頭哭著回了家。

家長看到女兒受傷回來被嚇壞了,趕緊送去了醫院,等縫完針了才想起來要報警。可是等警察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什麼線索了。

第二天又發生了第二起襲擊,被打的依舊是個女生,不同於第一次襲擊的是,這次兇手膽子變大了,接連在女生頭上打了三下,把人打得昏倒在地才罷手。

接著是隔了兩天後,接連發生兩起襲擊,受害人是兩個結伴回家的女生,長得都很瘦小。兇手這次下手很重,第一下就將其中一個女生給擊倒在地。另外一個女生是在側面對著兇手的時候被擊中的,鈍器打在了太陽穴上,一擊斃命。

兇手隨著前幾次的襲擊變得愈發膽大,最後一名受害者是個男生。

六名受害人的共同點是都是高三準考生,都是在下晚自習回家的路上被襲擊的。其中只有第一個女生受傷最輕,而且也只有她模糊看到了兇手的身影,但是小姑娘當時被嚇壞了,能告訴給警方的線索很少,只知道兇手應該是個中等身材的男人,戴著帽子和口罩,衣服是深色的。

現在警方已經加強了巡邏,並四處走訪調查可疑分子,但是還沒有什麼進展。

有好事的市民給兇手起了個外號:敲頭狂魔。而報紙上也跟著沿用了這個外號,弄得“敲頭狂魔”這四個字成了近期社會新聞的頭條。

墨北覺得這樣不太好,媒體的過度關注往往會讓兇手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這會讓他心理感到興奮和滿足,為了保持這種關注度,兇手可能會變本加厲地行兇。但是墨北不可能控制媒體不讓他們發新聞,更不可能讓市民們不談論這幾起案件,除了向賀蘭山提了下建議外,他也沒什麼能做的。

大概是因為落單的學生少了,接下來的幾天都沒有發生襲擊事件,這讓大家都鬆了口氣。可墨北卻有種不妙的預感。

果然,這天早晨一個學生在上學的路上被襲擊了。

起先警方以為是“敲頭狂魔”改變了作案習慣,但仔細一研究又覺得不對。因為這個受害者才上高一,而且事發後他身上帶著交班費的錢也不見了。

按照墨北的意見,像“敲頭狂魔”這型別的兇手是有著比較固定的作案習慣的,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對受害人的選擇。以往“敲頭狂魔”襲擊的都是高三生,而且只傷人不劫財,這次的案件卻和之前的案件特徵不符。

隨後法醫也出了鑑定結果,“敲頭狂魔”的兇器是圓頭的榔頭,而這起案件的兇手使用的是方頭的錘子。

基本已經可以斷定,這是一起模仿案。

一個“敲頭狂魔”還沒抓著,又多了一個模仿犯,社會影響十分惡劣,上級給的壓力也特別大,賀蘭山急得嘴裡多了個硬幣大小的潰瘍,喝水都疼。

想起墨北在鄭東殺人案中的精彩表現,以及在“敲頭狂魔”案上的建議,賀蘭山幾乎沒怎麼猶豫,就決定找墨北“聊聊”。他當然不是指望單憑一個墨北就破了案,而是希望能和墨北聊聊天,啟發一下破案思路,畢竟墨北在這方面的思維很靈活,說不定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意見。

談到“敲頭狂魔”這些天的安靜,墨北說:“看來他挺聰明的,也挺有耐心,知道現在風聲緊,作案被抓的可能性高,所以就潛伏下來了。”

賀蘭山說:“不知道他是會就此罷手,還是會等風聲過去再犯案。”

“有很多連環殺手都強烈的控制慾,所以有的連環殺手會給警方寄去他犯案的情報,比如著名的開膛手傑克,他在犯案期間就多次寄信給媒體向警方挑釁。所以除非是被捕或死亡,否則連環殺手基本上是不會中斷自己的犯罪的。”

“也就是說,他再次犯案的可能性很高。”

墨北想了一會兒,又說:“他專門選擇高三學生作為下手物件,一定是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促使他這樣做,或許是憎恨,也或許是嫉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