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隨後說道:“李相國說的有道理,那就傳旨楊成,令楊成全權處理淮南道犯官一事,然後再將罪名呈報朕。”
“諾!”
李林甫隨後領命到,然後依然是一臉的平靜,開始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這三千萬貫錢和百萬石糧食和五萬石私鹽的事情。
隨後,李林甫接著說道:“啟稟陛下,如今淮南道查處了三千萬貫錢銀寶物,還有百萬石的糧食和五萬石的私鹽,此時應該著手將這些錢糧全部運送到長安。”
李隆基隨後眼神一亮,他對這些錢銀可是非常感興趣,甚至楊成就是因為這些錢銀才保下了性命的。
“這件事情就全權交由李相國去辦吧。”
對於這樣的事情,李隆基還是非常信任李林甫的,這也是李林甫為什麼一直不倒的原因,就是因為李林甫知道李隆基的心思,能夠為皇帝李隆基做事,從來不去反對李隆基。
隨後,李林甫又接著說道:“陛下,臣想這件差事繼續交由楊成負責,楊成熟悉這些錢糧,等到淮南道的犯官審問完畢之後,令楊成將這些錢銀一併押運回長安,楊成是軍人,勇武不凡,這些錢糧數目巨大,正好需要一個這樣的武將押運。”
李隆基聽完之後,也覺得有道理,隨後想到如今大唐官員貪腐如此嚴重,讓別人去押運有些不放心了,如果這些人在從中間剋扣一些。
雖然李隆基認定楊成也絕對不會少拿,但是楊成將大頭上交給他的事情還是令李隆基歡喜不已。
之前的任何一個採訪使回朝之後,都沒有將一文錢送到李隆基手中,但是這些人到了地方之後,絕對沒有少拿,全部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了,此時楊成將大頭給了李隆基,李隆基自然是高興。
“那就令楊成從速處理淮南道犯官的事情,然後押運這些錢銀回到長安。”
李隆基隨後說道,在李隆基心中,這些犯官的死活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些錢銀押運到長安城。
眾人一聽,也是一陣的心驚,他們沒有想到五百多人,還有眾多家眷,就這樣被皇帝李隆基一下子判了死刑,這樣的處決,在大唐立國以來都是沒有的。
李適之聽了李隆基的話之後,想要說些什麼,但是最後還是猶豫了一下,然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李林甫稅後接著說道:“啟稟陛下,押運如此多的錢銀,沿路風險巨大,還望陛下給楊成一個官職,不然恐有意外出現。”
李隆基一聽,頓時一愣,他還以為李林甫要說可能有人會從中貪汙這些錢銀,但是隨後一聽就感覺不是這個意思。
然後李隆基又一臉震怒地說道:“李相國的意思是說,在大唐的腹地,這些錢糧都不安全嗎?”
李隆基已經是側地憤怒了。
第179章楊大總管
李隆基有種哭笑不得感覺,他此時才真正地意識到他的江山是什麼樣子。
從淮南道到長安,途徑中原地區,這裡還不安全,押運的錢糧都可能被劫走,這如何能不讓李隆基氣憤。
然後李隆基說道:“李相國的意思是說,中原難道還有匪盜存在,這些錢糧的押運也不安全嗎?”
李林甫雖然不想說出這些事情,但是經過一番糾結之後,還是說出來了,畢竟如果到時候這些錢銀被劫走了,那麼他真是有死無生了。
所以,李林甫決定還不如乘早將事情說出來,然後讓皇帝給楊成更大權利,這樣也可以保證錢糧安全的運到。
身為宰相,李林甫對大唐的情況還是很清楚的,即便是在中原地區,匪盜也都非常的猖獗,尤其是那些遊俠們,保不準就對這些錢糧動了心,畢竟是三千多萬貫。
況且,最令李林甫忌憚的就是中原門閥的力量,這些士族門閥對李唐可是沒有什麼忠心,一點他們盯上了這些錢糧,那可就麻煩了。
而且李隆基對於一些暗中的力量也是有一些掌握的,畢竟雖然此時是太平盛世,但是反對李家統治的人也是不少的。
這些人都是一些門閥士族居多,這些門閥士族在地方延續百年之久,甚至一些士族立族的時候,李唐王朝還沒有呢,更是有一些士族門閥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
對於這些士族門閥來說,他們已經見慣了天下的更迭,他們只關心的是他們在地方的統治,而不是誰在坐天下,所以這些人也難保不對這些錢糧動心。
要知道這些門閥士族手中的力量如果動用起來,可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李唐的江山都有可能受到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