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熙)的人時,崔鍾顯猛然清醒,先皇(李贊熙)向來都是何其自信自傲,對自己的人的能耐又是有多瞭解,怎麼會做這麼多此一舉的事?
不是金祿賢。
“別想了,可能是方旻洙(車騎大將軍)。”
崔鍾顯慢慢抬頭,對上尼爾(柔然王),劉昌賢也往尼爾(柔然王)臉上看,恩地搖頭“可是方旻洙他不知道太后(崔鍾顯)會來柔然吧!”
尼爾(柔然王)依據自己對方旻洙(車騎大將軍)的看法推測“不,他一向謹慎小心,真正的普美是我與他一同換掉,對於我的人,他肯定不放心,所以會找人盯緊,或許,普美要帶人走的那天他就知道了,這不就很好解釋了嗎?”
“我已經離開大魏,他還有什麼理由殺我?”不懷疑方旻洙(車騎大將軍)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一點,所以崔鍾顯才沒把方旻洙算進來。
“也是,但是你現在該擔心這種問題嗎?你臉色很蒼白。”尼爾(柔然王)說著就不管崔鍾顯什麼意思,把人放倒在床上用被子捂好。
崔鍾顯本想反對尼爾(柔然王)的舉動,被放倒才發現身上很疼,沒法隨便動。
一百七十三
太后(崔鍾顯)失蹤的版本有無數種,有說被皇帝(李秉憲)殺了,有說太后貌美,遭宮妃嫉恨被殘害,也有說太后姿色遭外邦垂涎,被蠻夷擄走。
尤其朝廷出兵,小皇帝(李秉憲)親自出馬,要攻往柔然,最後一種猜測就成了最為可信的可能。
涼國遙遠,龍俊亨(北涼王世子)不理外事,整日飲酒作樂,實則消沉不已,朝內事宜,他既然還沒登基,也自然不用多管。
“龍兒從大魏回來以後怎麼沒一點長進?反而愈發不懂事只知享樂,盡做些混賬事?”龍俊亨的父親,大涼皇帝恨鐵不成鋼,對這個兒子又愛又恨,龍俊亨的母親也只能護著兒子說些寬慰話“他興許只是貪玩,哪裡是不長進,男兒都是長大才會有擔當,急不得。”
“柔然和大魏都要交戰了,大涼位處邊沿之地,離北方諸多番邦比鄰,柔然若是先發制人,從這裡攻起。。。。。你倒是去說說他,要他有些警覺心,這戰亂時候,由不得他再隨心所欲,好歹別的不說,知道保護自己。”
“皇上,不好了,殿下帶兵出走,往北方大魏皇帝進軍處。”
“什麼?”大涼皇帝還沒訓完兒子的不成器,侍衛就來報兒子領兵出走這種大的不得了的大事,龍俊亨的父母當即就凍結了。
“這孽子,做事越來越過火。。。。。”
一百七十四
騎馬騎累以後李秉憲(小皇帝)暫時坐上了攆車,隔著一層紗帳,年輕的皇帝一手支著頭,閉著眼睛對著騎馬在旁邊跟著的侍衛問“還有多久?”
“回皇上,離邊關還有三日,離黃沙岡還有三日多半天的路程。”侍衛回答的三日,是指三天三夜,不停下的趕,因為這是皇帝(李秉憲)的意思。
李秉憲睜開眼,手放下“嗯!給朕換馬,朕的禁軍與侍衛先行。”
已經走了兩個夜一個白天了,不曾停歇的日夜兼程,除了方旻洙(車騎大將軍)還堅持得住,步行的步兵一片萎靡,騎兵的馬也有趕路趕到倒下的。
李秉憲(小皇帝)肯定是要撐不住了,可是還是不肯停下一步,他的侍從不敢勸也不會勸,做部下的,只能服從。
換馬前行時,李秉憲(小皇帝)下令軍士停下整頓,按正常速度前行,而他自己,要不休不眠的帶著人接著走。
行軍出征,皇帝先行,絕無僅有,士兵們都懵了。
從知道崔鍾顯中箭以後,安排在那邊的人再也沒有來過訊息,惶惶不可終日中想知道箭傷嚴不嚴重成了李秉憲(小皇帝)唯一的心願。
除了加急朝前去看到他,李秉憲(小皇帝)還能做什麼?
追查是誰射中崔鍾顯已經不是當前的問題,那些等確定崔鍾顯是否安好再來考慮,兩日的路程,李秉憲只要一想到那人情況不明就驚心,還好勞累的行程讓他無暇多想
一百七十五
大涼的位置讓龍俊亨(北涼王世子)離邊界很近,離崔鍾顯很近,至少,比日夜兼程的李秉憲(小皇帝)近多了。
大魏出兵的事,事發突然,各個聯盟國與附屬國都還不大清楚訊息,龍俊亨(北涼王世子)也不清楚具體事宜,他要崔鍾顯好自為之,卻還是放不下,他是真的愛崔鍾顯,從第一眼就愛到骨子裡,愛到即使他是男人,也沒有更多計較。
若崔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