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鳳凰臺上的訊息。

鳳凰臺上倒是一切如常; 沒人在意; 也沒人關心什麼魯國公主。大家的心神都被朝陽公主和陶公的鬥法給牽住了。

從花家出征以來,已經過去大半年了,雖然沒有人給親眼看到花家打得怎麼樣,可各種訊息是越傳越多的。

一說花家大敗。

因為各地都冒出不少潰兵,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都是壯年男子,有兵器在手,他們遇人殺人,遇村搶村,遇鎮,若是鎮小無牆,也是照搶不誤的。

他們就像一群惡狼,要糧食,要金銀,要女人,碰到男人不是被抓了就是被他們殺了,小兒、老人都保不住性命——怕他們逃出去了會給別的村鎮報信。

在這樣的**下,只有牆堅兵多的大城才能平安無恙。

他們把信送到鳳凰臺,被陶然拿住後,上殿質問。

殿上沒皇帝,朝陽公主也不可能坐在龍椅上被陶然質問啊。幸好,她現在籠絡了不少人,又都封了官,可以坐在龍椅周圍替“皇帝”說話。

陶然說花家大敗,其罪濤天,必要嚴懲。

替皇帝發言的人就說,你說花家敗了,這個沒有人證的。除非你把花家領兵的人帶上來,讓他們自己說打了敗仗,不然我們都不信,都當你是胡說。

陶然說花家如果沒有敗,外面的潰兵從何而來呢?

那些人道:流民啊。冬天嘛,百姓們沒吃的,不就變成流民了嘛。

陶然就在祭祀當日發難了。

一大堆不知怎麼冒出來的流民跪哭當場,說他們家鄉被毀,親人被殺,殺人的全是兵。

祭祀時文武百官都在,鳳凰臺下有點頭臉、來歷的全都跟著一塊祭,全都在下方跪著呢,突然聽到哭聲,看到這麼一堆人在這裡跪皇帝祖宗,哭皇帝祖宗,都伸頭去看。

場面當然非常難看。

陶然想邀請徐公一起出來“主持公道”,徐公卻早就氣“暈”過去了。

陶然就又邀請了別人。有的,學徐公躲了,有的,跟陶然站在了一起。

他們一起上前,請“皇帝”出來召見這些百姓,問一問他們的冤屈。

皇帝當然是出不來的。

他們就一再的請啊請啊,先站著請,見請不出來,跪下請,如果還請不出來,只怕就要泣血了。

當時的情形,黎河青只是聽都覺得背上汗毛直豎。

他問下人:“那最後怎麼辦了?陛下出來了嗎?”下人白著臉說:“沒有。陛下只是讓人把那些人都給殺了。”

陶然本以為此事可成,不料突然從帝陵裡湧出許多御衛,把他們團團圍住,把那些哭告的百姓都給抓了,當即就都殺了。

這些御衛本想連陶然都揪出去,陶然被人團團圍住,抱腰拖腿,一群公卿大臣手抓齒咬齊上陣,總算護住了陶然。

最後御衛只得放過他。

事後陶然回城後也“氣”病了,閉門不出。人說陶然在家仰天而哭,嘆天地無道,天地不公。街上的人聽說後,都生了同感。

唉,皇帝實在是太過分了,太讓人心寒了啊。

黎河青聽得直皺眉,這鳳凰臺的水真是越來越深了。皇帝和朝陽公主看起來是不打算讓步的,而陶公也步步逼近,兩邊都不肯退後,這要真鬥起來,勝負實在難料。

他的父親搖頭:“陶公這是心大了,他想當第二個徐公。可他也不看看,徐公當年可有逼得陛下如此失態?”

皇帝能在帝陵祭祀時殺人,這是已經被陶然逼得失了分寸了。

畢竟皇帝才十七歲,年輕,沉不住氣。

黎河青說:“陛下可能是想收回皇權。”

之前,鳳凰臺下的事一直都是由徐公為首的大臣們代皇帝決斷的。

那時是皇帝年紀小啊。現在皇帝長大了,想自己當這個皇帝了,不想讓權臣替他拿主意了,這不是很正常嗎?

這樣看來,徐公退的恰到好處,這才是為人臣子該做的。

陶然跟徐公比真是差遠了。

黎父點頭:“陶然此人,唉……”

下人也去徐家拜訪,一面是表功,說已經把公主城的商路給截了。一面也是想試探一下,看徐公對魯國公主到底是什麼意思。

黎父問:“徐公有沒有說什麼?”黎河青說:“徐家只是說,這魯國公主品性不好,不能為皇后。”

黎父:“看來徐公是真的不想支援魯國公主了。”

那就說明,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