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我一聲聲口令,戰士們就踢著整整齊齊的正步從游擊隊面前走過……話說咱們中**人踢的正步可是世界最整齊最有範的,於是只這麼來回走一趟就把那些阿富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這才是軍隊!”我對哈桑說:“站隊不僅僅只是站隊,更是讓每一個兵都能堅定不移的執行你的命令,而且還十分迅速……再看看你的那些兵……”
哈桑看看眼前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兩支部隊,不由頻頻點著頭。
“楊營長!”哈桑說:“把我的部隊訓練成你們那樣吧!”
“訓練成我們這樣?”我不由在心裡苦笑了一下……二連可是特工連,他們是從40師裡取出來的精銳,打過仗的精銳,而且還是四百多名精銳經過各種艱苦的訓練兵淘汰到現在的一百五十餘人……他們要想成為我們這樣,那都不知道訓練多久了。
〖
正文 第 464 章 訓練 二
就像我之前說的,單兵戰術在紙面上的內容不多,但實際訓練起來卻不少。
比如移動、隱蔽,這就是需要多練、常練的一項本領,再比如說shè擊、拼刺,比如夜戰、巷戰、叢林戰……
這些東西要是在書本里寫的話也許就只有寥寥幾句要點或注意事項,有的還是說給指揮人員看的,但真要練起來並且要練得能上戰場……那就得多久、常練,甚至可以說練得再久、再熟也不嫌多。
不過好在我手下的兵大多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對於這其中的一些戰術雖說沒有紙面上的知識但卻有實際的經驗,有些甚至還比步校教的更為實用。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shè擊。
這時代的軍人普遍有一種觀念,那就是“每一發子彈都消滅一個敵人”……確切的說這不是這時代的觀念,而是我軍部隊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習慣。
話說我軍自建軍以來都是缺少彈藥缺乏裝備的,以前的八路軍還被稱作是“三槍土八路”,那意思就是每人只有三發子彈,打完三槍就得開始衝鋒了……
這就決定了我軍有一個節約彈藥的傳統,這種傳統可以說一直影響到現在……其實之前教員說的那個抵近shè擊戰例除了表現“刺刀見紅”的英勇外,也有節省彈藥的因素在裡頭……近了才能打得準,也就是鼓勵戰士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去節省彈藥。
這在步校裡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大批次教的、用的都是56半。
不過用這56半也並不完全說是為了節省子彈,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56半shè程精度都比56式衝鋒槍好,於是大家練習都喜歡用56半而不喜歡用衝鋒槍……這其實也正常。誰都喜歡用打得準的槍打得遠的槍。但問題是戰場上卻是56衝更好用。
所以在張教官還是像往常一樣用56半來給我們示範shè擊動作、shè擊姿勢以及槍械拆裝的時候。戰士們都有些不樂意了……我們因為是自帶裝備進的步校,所以步校也就沒有再另行分配,只是為了安全在我們進步校時讓我們交出子彈。換句話說我們大多用的都是ak47。
不過好在這一點不難解決,畢竟ak47的結構與56衝基本一樣,張教官換上一把槍教也就成了。
至於我,當然不可能再用那把svd來練槍法了……這靶子的距離就只有一、兩百米,如果用svd打的話根本就沒有意義,同時又出於在戰場上有時也需要用到衝鋒槍。所以我也跟戰士們一樣拿了一把56衝練習。
只是這56衝讓人實在無法恭維,說是說有三百米的shè程,可是能在兩百米的距離打中目標就不錯了,而且不是這出問題就是那有毛病……聽刀疤和粱連兵這些有經驗的老兵講,這槍原本還是不錯的,設計時壽命定為一萬發,也就是可以打一萬發子彈。可是由於十年動亂大量簡化了其生產工藝……於是這槍就變成這樣了,打上一千發不出毛病就算不錯的,修修換換再打個兩、三千發也就差不多壽終正寢了。
好!一千發就只有三十幾個彈匣……也就是說打上幾場小戰鬥一把全新的56衝就有可能出毛病……
這其中最為實用的還是夜戰和叢林戰……要知道我軍歷史上在這兩方面可是高手中的高手,抗美援朝的時候志願軍硬是夜戰和山地戰打贏了美國佬。(這是由我軍裝備差決定的。夜晚和地形複雜的山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裝備上的差距。當然,山地戰與叢林戰還是有區別的。但有許多戰術可以平移。)
所以我軍在這兩方面的戰術積累還是相當豐富的,只不過是由於十年動亂軍隊很少訓練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