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狀況就要比他們好上太多了……他們的補經線實際上是被我們給切斷了。
這一點也許很難想像……我們只是佔領一個518。6高地而已。卻能將越軍整個坂旺地區的補給……不過這其實也不足為奇。要知道坂旺地區是突入我軍防線的一個突出部。從地圖上來看就像探入我軍防線的一蛇頭……而518。6高地正好就卡在這個蛇頭的咽喉處。再加上用炮火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一些路段的封鎖,完全就可以使坂旺地區的越軍孤立無援。
於是關於481高地和544高地的越軍情況就不斷地從軍部朝我們發來:
“越軍火力已經明顯減弱,他們已經進入節制彈藥使用的階段!”
“我軍炮火再次殲滅越軍一支補給隊!”
……
這場戰的實質,其實就是看被我們圍困的越軍先崩潰還是我軍先崩潰,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越軍的失敗似乎是沒什麼懸念的,現在就看越軍有沒有辦法在坂旺崩潰之前將我們這個518。6高地給拔掉了。
所以敵我雙方都把目光盯向了518。6高地……這個原本並不重要的高地,現在已經成為決定這場戰鬥勝負的關鍵。
在這個敏感的時候。也是我軍一直以為越軍會發起一次反攻的時候……越軍就朝我軍打來一大通炮火……這通炮火打得時間雖不長,只有五分鐘,但卻十分密集,而且從炮聲就知道越軍是從幾個方向同時朝我們這個518。6高地打來的,炮打完之後就是一陣喊殺聲……兩個連隊的步兵分別從左、右兩翼朝我軍發起進攻。
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在告訴我們越軍的總攻開始了,但我還是從中看出了些名堂……
首先越軍放棄比較容易進攻的正面而轉攻518。6高地的兩面似乎有點舍易取難……要知道正面才是比較平緩的一面,兩翼的陡峭的程度甚至都達到了七、八十度!
其次,越軍部隊的隊形過於稀疏……進攻的隊形的確不宜密集,但凡事都有一個度,進攻隊形同樣也是這樣。
過於密集這缺點大家都知道……很容易被敵人炮火、機槍等火力大面積的殺傷。
過於稀疏吧……那單兵與單兵之間的聯絡和掩護自然也就少。簡單的說就是單位面積的火力太小那對敵人防線根本就構不成壓力。取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連隊散開一個很大面積。一個人一個人的往上衝,那當然就會被敵人輕輕鬆鬆的解決掉。
所以,如果要想對敵人防線造成一定的壓力或是想突破敵人的防線的話,這隊形就不能太疏也不能太密。
而越軍現在的隊形就是屬於太疏的那種,似乎一上來就做好承受炮擊的準備似的。
更重要的……是我覺得越軍這炮打得有些不合理……五分鐘的炮火能做什麼?越鬼子又不是不瞭解518。6高地的情況,這上面一到處都是堅固的巖洞,五分鐘的炮火也就是給這些巖洞撓癢癢而已!
越鬼子這時候是在儲存炮彈集蓄力量的時候,他們怎麼會明知道這炮火轟炸沒用而浪費炮彈呢?
於是問題就很明顯了……越軍的這次進攻不管是炮擊還是步兵的衝鋒其實都是在引誘我軍炮兵開火。
我想,越軍這時肯定已經在幾個高地的制高點上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在481高地和544高地上安排好了炮兵觀察員的,就等著我軍的炮兵暴露位置。
這裡面還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炮兵這玩意,其實就是你觀察我我觀察你,你打我的同時接下來我也可以打你。簡單的說……越軍誘使我軍開炮讓我軍暴露了炮兵陣地,而越軍朝我軍炮兵陣地開炮的同時,也會暴露了自己的炮兵陣地。所以照常理來說這打來打去的差別並不是很大!
那越軍這麼做的目的就讓人有些費解了……
想了想我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炮兵這樣打來打去的戰鬥,也就是說敵我之間的炮仗,往往是動作快作戰經驗豐富的一方能佔到便宜。
越軍自認自己的作戰經驗比我軍豐富……事實也的確如此,越軍炮兵也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而我軍許多炮兵連基本的訓練都沒有,所以越軍這是明白敵我的長短在尋找戰機呢!這萬一就像越軍想的這樣打了開來,說不準我軍炮兵就要吃上大虧。
至於越軍這些表面上的動作嘛……步兵就是敢死隊,炮兵打個五分鐘甚至還可能沒打五分鐘就已經轉移陣地了!
於是我馬上就給軍部發了一封電報:“越軍佯攻,企圖誘使我炮兵暴露!”
黃軍長很快就回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