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樂總監,那你馬上安排人去梳理這次金像獎評委們的各種淵源和關係,然後把他們交給招總,我要在明天的報紙上看到香港三大院線都與金像獎扯上關係。”
“好的,江先生。”樂至仁點了點頭,和聲應道。
江然接著又看向招鴻鈞,說道:“招總,你這邊要隨時和樂總保持溝通,確保明天的計劃完美執行。另外,你說的關於金像獎得獎的事,也可以深挖一下,最好可以與我們剛才說的事聯絡起來。”
招鴻鈞臉上帶著一絲矜持的笑容,點了點頭說道:“江先生,我知道怎麼做了,保證不會出錯。”
江然吩咐完招鴻鈞後,接著有對樂至仁說道:“下面我們再商量一下怎樣在媒體上澄清的事情。樂總,你這邊準備好了沒有?媒體都通知到了嗎?金像獎組委會那邊有什麼要求沒有?”
……
其實在招鴻鈞的提議被江然等人認同確認後,江然等燃楓高管就不再太擔心燃楓的這次忽如其來的困境了。
但是燃楓的媒體澄清會依然如期召開,但是其效果如何,公眾認不認同,就非常值得思量了。
第二天的局勢確實如江然等人猜測的那樣,金像獎組委會和燃楓雖然都出面對這次金像獎的是進行了澄清,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而本屆金像獎評委會的大部分評委保持了沉默,選擇了明哲保身,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媒體上與組委會和燃楓保持了一致。
而另外還有部分評委,則在採訪中含沙射影,對燃楓和江然進行各種對映,局勢對燃楓非常不利,金像獎的公信力和前途更是令人擔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香港影視圈也有一部分人在這時站了出來,公開質疑本次金像獎的公正性,燃楓和金像獎的信譽在這些人的推波助瀾中進一步被媒體質疑。
在香港把部分媒體都在質疑燃楓和金像獎的時候,作為燃楓發聲咽喉,其旗下的媒體—《天天日報》,當然就更被人關注了。
電影圈內人士是希望透過《天天日報》更快了解燃楓的應對策略,好判斷燃楓這次是否可以安全脫身,以便在接下來的站隊。
香港的電影人還帶著功利在看待燃楓的應對,而香港大部分的市民就完全是一幅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在看這件事了,他們希望燃楓和金像獎可以做出回應,這樣又來有回才好看。
他們大部分人是想要看看最近幾年在香港屢創造奇蹟的年青人,這次能不能再創奇蹟。也有一部分人這是完全想要看江然這個年輕億萬富翁的笑話,仇富是每個時代都存在的一種心態。
這天的《天天日報》確實沒有令香港的民眾失望,在大部分媒體都在報道燃楓與金像獎組委會有內幕交易的時候。天天的報道出發點顯得有些與眾不同的同時,再在媒體和電影圈中扔下了一個深水炸彈。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獎內幕終極大揭秘!”
天天在這次的報道中,詳盡的從金像獎的組成,評獎流程,再到各個評委會成員,最後著重寫了這些評委與香港電影圈,以及三大電影院線公司的關係。
再結合本次金像獎的最終得獎名單,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本次金像獎的評獎確實存在問題,香港幾大院線公司居然都有暗中操控金像獎。
最後,報道中提出,燃楓在香港院線市場上的崛起,擠佔了嘉禾和金公主的市場份額,因此幾家公司在電影市場上的爭奪,最終波及到了金像獎。
這也造成了本次金像獎的大贏家成為《投奔怒海》,因為這部由夏夢監製的電影沒有幾大院線公司的參與,成了大家妥協下的勝利者。
至於說幾大院線公司和燃楓集團,在相互爭奪的過程中,彼此傷害,誰都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而這其中,金公主和嘉禾與燃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也造成了金像獎後,金公主戲和嘉禾一起質疑燃楓。
《天天日報》的報道,既有背後的陰謀,又有香港幾大院線公司的撕比,牽扯到的還都是有名有姓的人,想不被人叫好都難,這也促成了《天天日報》當天的發行量第一次達到了二十萬份。
吃瓜群眾紛紛較好,受到波及的幾家院線公司和金像獎組委會卻有些坐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