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切忌不能一味妥協,那樣反而會助長國民黨頑固勢力的**氣焰。 這天,葉挺又來到擔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寓所。 按說,葉挺為馳騁疆場的戰將,一個英豪;郭沫若是有名的學識淵博和才華橫溢的文人才子,兩個人頗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葉挺與郭沫若卻是相濡以沫的老朋友。原因是葉挺不僅在行武上出類拔萃,而且又飽讀經書,於詩詞歌賦也很有見地,加之郭沫若號“尚武”,從小就是欽慕安國立邦的英才,所以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談文論武,情同手足,郭沫若長葉挺四歲,葉挺對郭沫若便以兄長相稱。 “希夷,又是哪陣風把你吹來啦?”郭沫若一見葉挺濃眉微鎖,就知道他又有什麼心事。 “尚武兄,是東南風。”葉挺含蓄地指指蔣介石所在的南京方向。 郭沫若苦澀地一笑,惦念地說:“希夷,‘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一定要審時度勢,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呀!”郭沫若深知葉挺在改編新四軍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處,故語重心長地勸告。 “尚武兄,現在是寄人籬下,大丈夫定懷報國之志,而不能如願以償,何以不急呀。”葉挺說著,抑制焦急地輕輕吁了一口氣。 “好,真可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呀!希夷,只要你矢志不渝,努力不懈,一展報國之才必能成功。”郭沫若習慣地邊說邊用右拳,擊著左掌手心。 “感謝尚武兄的勉勵。”葉挺眉頭大展。 “需要我做點什麼呀?”郭沫若知道葉挺這次不是專門來擺龍門陣,因為軍務纏身,忙得不可開交。 “知我者尚武兄也。”葉挺會意地一笑,“想請兄惠賜墨寶。” “什麼墨寶,那不過是信手塗鴉罷了。”郭沫若謙遜地說。 “尚武兄的行書,有‘二王’之風骨和張旭、懷素之氣韻;又有才氣橫溢的蘇東坡之倜儻。古人說:‘天資、學力、胸襟,三者缺一而不可言墨’,尚武兄三者可稱俱佳,當今很少有人可比,豈不是墨寶?”葉挺談興極濃,並不乏溢美之詞,但卻不是恭維。 “過譽、過譽了。”郭沫若連連擺手,“希夷,你想寫點什麼呢?” “就寫《論語·子罕篇》中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吧。”葉挺立刻回答,顯然他已經是深思熟慮後提出來的。 “好,也正合我意。”郭沫若用右拳一擊左掌手心。 “尚武兄,這麼說我們是英雄所見略同嘍。” “哈哈哈!”兩個人開懷大笑。 “那我就獻醜了。”郭沫若說著捉筆在手,飽含濃墨,凝思片刻,聚意於腕,揮筆寫下“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十二個行書大字。 “好,奇絕無比。”葉挺欣賞地反覆端詳著郭沫若的書法,筆墨酣暢,舒張博大,每一筆每一畫,都蓄儲著一種雷霆般的張力,力拔山嶽,氣貫長虹,猶如洪鐘大呂,白雲蒼狗,風雷激盪,其豪邁氣概,其鋼筋鐵骨,非名將錚錚氣節莫屬。 “好,我將好好裝裱,懸於斗室,每日必讀,每讀必省,引以為座右銘。”葉挺興奮不已地說。 “祝你南京之行成功。”郭沫若心有靈犀地伸手為葉挺送行。 “謝謝。”葉挺與郭沫若相視一笑。 此刻,葉挺面對蔣介石的兇頑,果斷地說:“改編新四軍,共產黨提名的幹部不行,需要的軍費解決不了,只剩下我這個光桿軍長了,我就是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個釘呀。所以,為了不影響抗日大局,請委員長批准我立刻辭去軍長職務。”葉挺的話,不卑不亢,但刀劈斧剁,字字落地有聲。 蔣介石沒想到葉挺這樣氣傲不馴,突然提出辭職,使沒有思想準備的他“呵呵”了兩聲,一時陷入尷尬的和難堪的境地。蔣介石知道,葉挺不是他中意的新四軍軍長,他滿意的新四軍軍長是他的親信陳誠。可是,一來陳誠剛剛兵敗上海,口碑不佳,二來陳誠另有重託,再說任命陳誠當軍長中共未必同意。所以,比較之下,只有葉挺合適。可是,他又對葉挺不放心,怕他一屁股坐在共產黨一邊。如今,葉挺當著葉劍英的面公開提出辭職,使他怎麼回答呢?說同意吧,不行,他還想讓新四軍給他當“炮灰”,借日寇之手消滅共產黨在南方八省的軍事力量;不同意吧,葉挺又公開叫開了板。怎麼辦?老道的蔣介石微微一笑:“希夷,不要意氣用事嘛,你的軍長還是要當的,至於一些條件嘛,你與辭修(陳誠)曾是同窗,找他具體談談,我想有些問題總是會解決的嘛!” “老奸巨猾的傢伙!”葉挺知道這是蔣介石借坡下驢,心裡憤憤說了句,便表示豁達地站起來:“既然委員長有指示,那我就找辭修去。” “委員長,告辭了。”一直沒有講過話的葉劍英與葉挺同時站起來,同時向蔣介石敬了個軍禮,轉身離去。葉劍英走在前面。 葉挺跟在後面。 他們兩個人誰也沒回頭。

第十七章 '本章字數:4990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