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畝加校��槍餐�鬧魈餼褪恰翱植饋薄! �

在該評選中,有這樣一句開篇語:

“恐怖是一種文化。對恐怖的心理需求日益增加,是現代人對抗壓力、思考人生的重要手段。”這句話我甚為認同。這個時代,節奏和壓力幾乎是同步的,人們越來越沒有了安全感,每日淹沒於各種物質和慾海——各種慾望紛紛露頭,並且搶班奪權,內心卻日益空乏,無所寄託,於是那些未知便轉化為深邃的恐怖。

竊以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目前國內恐怖文學的現狀。

出版市場

經常出沒出版圈的朋友,都有一個共識:這兩年,恐怖以及相關題材的圖書,雖然鮮有暢銷的,但多數都很容易出版。很多出版社或書商都紛紛涉足該領域,甚至專門有編輯每天蹲在蓮蓬鬼話等論壇盯著,試圖第一時間拿到一部好書稿。這就給了很多人一個訊息:恐怖型別的作品出版,是近兩年出版界的熱點。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個誤區。就像某個時間段股票的牛市或房價的瘋狂上漲一樣,其實都是虛高。到2006年的後半年,出版公司陸續表現出謹慎態度,如果不是很好的書稿,可能就不會太容易出版了;或者出版了,版稅和稿費也會不同幅度降低或減少。作者們於是也異口同聲有了各種報怨和擔憂。其實這都是沒有必要的。這讓我想起前兩年,感悟類期刊一時風靡,《意林》一枝獨秀,《格言》異軍突起,其他刊物也紛紛掛出了諸如“意匯”、“箴言”等招牌,全部用的是感悟類稿件。我們稱這類文章為“心靈雞湯”。而那些製造“心靈雞湯”的作者,也著實牛了兩年。一篇文章可以發幾十甚至上百次,四處是文摘刊物轉載,即使原創,一稿多投了也不會過多詬病。我曾經在一個號稱文人彙集的論壇苦練潛水絕技,在那裡,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作者得意洋洋地發帖說自己的某篇文章又被哪裡哪裡轉載,自己哪天又收到多少稿費單,一時間風光無限。當時我就斷言,這樣看上去的繁榮盛世,其實都是虛假繁榮,是市場的嚴重不規範和部分辦刊人(嚴格意義上這些人不能稱之為“辦刊人”,只能算是投機的書商)的不理智造成的。而這種不規範和不理智,同時就給了很多作者一種錯覺,以為屬於自己的時代來臨了,以為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夜之間突飛猛進登堂入室成名成家了。其實不然。於是,在讀者很快對雞湯類文字表現出審美疲勞的時候,一夜間又死掉了一大批專門刊發此類文字的雜誌;間接地,也讓“雞湯”生產者——作者們心理極度不平衡,認為不能再像之前那樣被捧著爭搶著,這是對自己的不公正對待。這種心理其實可悲且可笑。打個刻薄的比方,就像發了國難財的商人,在政局穩定之後,不能夠接受無法再發國難財這個結果一樣。

虹←橋書←吧←。←

第56節:國內恐怖文學現狀 文/非禮勿摸(2)

現在清醒地看,而今的恐怖型別出版現狀,和當年的感悟類期刊現狀,是何其相似。那麼,我們需要把這個現象的產生,歸結為一個詞——“社會轉型期”麼?

期刊市場

我最先接觸到的恐怖類期刊,是《膽小鬼》。這本由國內著名恐怖作者周德東領銜的雜誌,在去年面市後,受到了各方面的廣泛好評。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紙質媒體上集中閱讀恐怖型別作品。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但這次開的不是梨花,也不是“雞湯”,而是恐怖作品在各類期刊上的遍地開花。和出版市場的略顯低迷相比,幾乎國內的所有故事雜誌,以及多數的青春校園雜誌,還有部分情感小資雜誌,甚至少數文學雜誌,都或明或暗開設了恐怖懸疑專版。無疑,從事恐怖懸疑寫作的作者,變得炙手可熱。和前些年的“雞湯”風行相比,略有不同,就是這次沒有雨後竹筍般冒出滿天滿地的以恐怖為主打的雜誌,而是眾多雜誌紛紛開設恐怖欄目。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辦刊人日漸謹慎的跟風心理和更加高明的投機技巧。真正以“恐怖”為口號的,只有《膽小鬼》、《花火》等少數幾本刊物。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真正的領軍刊物,更沒有哪本刊物有勇氣或者有實力為“恐怖文學”正名。在國內,主流文學圈一直排斥恐怖型別創作,認為其只能算作“鬼故事”,無法登入文學的神聖殿堂。這觀點無疑是不公正且很有毛病的。那麼,這就提供了一個空間,一個打造恐怖品牌,為恐怖文學正名的機會和空間。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在未來的中國文學史上留名。遺憾的是,目前沒有哪本刊物有這個跡象。《膽小鬼》是很有潛力的,我祝願它能挑起這個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