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得自山水城一帶的天材地寶所煉化成的神器,送過去消耗的法力最小,其上所附的御神之念,是給山爺報信的。
送出這枚石頭蛋之後,虎娃又休息了半日,才有另一道流光飛出赤望丘秘境。虎娃將已煉化為神器的離火葉直接送進了巴都城王宮,上面亦附有御神之念,則是給少務報信的。
該送的訊息都送出去了,虎娃又問玄源道:“崇伯鯀奉天子之命,前來冊封巴君以及仙城、山水城兩地之君。山水城之事自有山爺做主,而仙城之事依你一言而定,你是否要讓仙城接受冊封,是受封部族伯君還是屬國之君?”
玄源答道:“夫君已去過帝都平陽,想必諸事心中有數,這還要問我嗎?伯君自然不太合適,你若願意,即可成為山水國之君。但此事牽連複雜,恐還要考慮少務、山爺等人的意思,更要考慮中華天子的用意,你對此又做何想?”
雖只是夫妻二人私下裡的談話,卻可能決定崇伯鯀此行能否完成使命。虎娃搖頭道:“且不論你或我是否有意成為國君,亦不論少務、山爺做何想,先論這是何事?若無我、無你、無少務、無山爺,此事又當如何……”
虎娃的話中帶著神念,以超然的態度,首先考慮的是這件事本身意味著什麼?
與中華帝國的目前部族聯盟形式不同,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少務建立的是大一統的巴國。而如今,內部大一統的巴國又將成為“中華”的一部分。少務為何能實現巴原一統,又為何願意接受中華天子冊封?
當年的巴國,也是鹽兆和武夫在各部聯盟以及逐漸融合的基礎上建立的,但後來又經歷過百年戰亂分裂,萬民深受其害。少務一統巴原這麼順利,就因為人心思定、思安,且採取了“同仁”之策,就連虎娃都願意幫他。
虎娃願意幫助少務,可不僅是因為在武夫丘上的交情。能在世間修行,當然也對世事懷有期待,對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有所希望。至少虎娃想看到的巴原,不是山爺年輕曾經歷的那個充滿戰亂、仇視、無謂爭殺的人間世界。
山水城和仙城接不接受冊封,要看實際的狀況。而實際上它們處於巴原周邊的蠻荒中,並不處於巴國治下,在事實上是自立的,也需要建立內部完善的治理體系。但名不正則言不順,兩個地方在內部如何自處,又如何與外界相處呢?
事實上山水城和仙城就是巴原周邊的兩個小國,從巴國的角度,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與這兩個小國安然相處,並訂立正式盟約,這都需要正規的儀式。
在少務一統巴原的過程中,虎娃看到的是和光同塵、挫銳解紛。如果以軒轅天帝的靈樞訣妙意,將巴原視為一個人,是達到了內部機能的協調,從而能夠盡最大程度去免除病痛。與人相處若與己相處,中華就是另一個更大的巴原,也應走向和光同塵、挫銳解紛。
無論是當年的軒轅、榆罔、蚩尤,還是如今的丹朱、崇伯鯀、少務,皆自稱少典氏後人。這不僅是一種血脈傳承關係,也反應了從蠻荒原始時代漸漸推進的文明教化過程,擁有了文化、精神層面的整體認同,能彼此交流融合。
最重要的是,這種交流融合能更好的解決人間世界的現實問題。
這是虎娃的觀念,也是他對這個人間世界的思想。在虎娃看來,和光同塵、挫銳解紛,就是人間世界應走向的目標。這個目標有可能永遠都達不到、總在不斷的接近中,還可能有各種反覆,但在虎娃的思想中,它就象徵著一種終極的境界。
如果做不到,那是人們自身的問題。世事可能會變得更好,也可能會變得更惡劣。就虎娃親眼所見,很多部族、很多族類、很多族群,也會走向自我衰亡或毀滅,更別提達到所謂理想的境界了。
那樣一個人間世界,也許到了萬年之後,在現實中仍是一個在反覆接近卻無法到達的目標。但虎娃看待世事的眼光,應一以貫之。
這其實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也許千、百年後,如今的中華之國,也會形成像巴原一樣的大一統國度,但首先要解決眼下的問題。
就拿眼前的事來說,山水城、仙城、巴國、中華各部,具備了彼此認同的基礎,也存在了相安共處、交流融合的可能。山水城和仙城發展到如今,已經有必要建立內部的治理體系,學會自處以及與外界相處,同時融入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之內,無論以哪一種形式。
而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山水國與仙城國的出現,就是最合適的形式。它們與巴國一起接受中華天子的冊封,並不僅僅意味著成為中華屬國,更意味著建立了共同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