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
劉備投奔的是劉焉,見到劉焉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報家門。吾乃誰誰之後,誰誰之孫,和當今皇帝是什麼什麼關係,就差說自己姥爺姓畢了。
“劉焉大喜,逐認玄德為侄。”
第一仗,張飛刺死鄧茂,關羽斬了程遠志。
第二仗,劉備設伏兵,張飛、關羽各領一千伏兵埋伏左右,三路夾擊,擊退賊兵。
第三仗,是悶葫蘆的遭遇戰。劉備失去靠山盧植後,領本部兵馬準備回涿縣,途中遇到董卓被張角部追殺,於是“三人飛馬引軍而出”。那張角追的正歡,不提防他三人衝來,捱了一悶棍,敗走。
人性的弱點,導致人生的失敗。
董卓雖被劉備三人相救,但得知他三人乃“白身”,即無半官一職後,頓起輕視、怠慢之心,不再答理他們。。
劉備見指望不上董卓,於是領著兩兄弟投奔朱儁而去。
第三章 怒鞭督郵 國舅誅宦豎(上)
劉備投奔朱儁後,二人合兵一處,*張角之弟張寶,第一陣張寶敗走。
第二陣,張寶“披髮仗劍,作起妖法”,勝了一陣。
第三陣,張寶故伎重施,但見“風雷大作,飛砂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自天而下”,劉備陣中卻“穢物齊潑”,破得妖術,復勝。
穢物為何物?
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知道,那就說明你小時候肯定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而我們這代人小時候學習,勉厲我們成長、鼓勵我們進步最多的就是這句:再不好好學,長大讓你掏大糞去。
穢物就是那物,幾千人的部隊一齊撥那穢物,頂風臭出八百里,張寶不敗才怪。
第四陣,劉備和朱儁將張寶困於陽城,未及攻下,傳來張角已死的訊息,張寶則被部下嚴政殺死,獻城投降。
第五陣,是對黃巾餘堂趙弘、韓忠、孫仲,此戰雙方未見勝復,卻引出了孫堅。
孫堅,貨真價實的孫武之後,少時多權謀。
劉備與關、張二人閒聊時,總談起自己小時候的與眾不同,向關、張二人灌輸我乃真命天子,打小就是做天子坯子的思想。
也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玄德幼時常指一樹對眾孩童道:“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於是眾人皆奇,認定他日後定不同反響。
高雅一點說就是心理暗示,通俗來說就是洗腦。
從劉備的故事上也不難看出,培養孩子要從小抓起,從小就樹立他們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並讓他們為這個目標為之奮鬥一生。
傳說是否可信不知道,但劉備不光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孫堅卻是不同,他不是說出來的,是靠真刀真槍幹出來的。
孫堅年方十七歲時,一日偶遇海賊打劫財物,於是他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
基本情況大至與我們小時候常看的解放片差不多,喊話的基本都是班長或副班長,而且都是以少勝多的戰例。標準臺詞就是“一班向左,二班向右,三班跟我衝”,我們小時候玩“衝鋒打仗”時就常喊這句臺詞。而電影裡的國民黨兵,也就是國軍,永遠就象是這幫海賊模樣,嚇的四下逃竄。
孫堅抽得空來,一刀砍翻一個海賊,於是出名,於是官至校尉。
真也好,假也罷,贏的光彩也好,輸的窩囊也罷,孫堅的第一個官銜卻是靠自己的本事掙來的。
第五陣對付黃巾餘黨一役中,孫堅重新擔負起了班長之職,只是這次沒有了騙人的一班和二班,有的只是衝鋒的三班。三班戰士就是朱儁同志和劉備同志。他二人緊跟其後,結果是“南陽一路,十數郡皆平。”
仗打完了,叛逆剷除了,該到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朱儁朝中有人,被封為車騎將軍。孫堅亦“有人情”在,被封為司馬。劉備眼見他們到各地任職去了,自己卻遲遲不見動靜,於是“鬱鬱不樂”。
這個時候的劉皇叔初出茅廬,顯的還有些拙嫩,有些天真,只懂得玩命工作,卻忘記了他不是給自己打工,是在給他的老闆打工,而他的老闆就是皇帝。
換句話說,他是給政府打工的,而不是私企。
給政府打工,升遷不是靠玩命工作換來的,那是要靠人情的,沒有人情你有後臺也行,兩者都沒有,有白花花的銀子打點也行。
劉備三者都沒有,又不會來事。當時掌握朝政的乃是“十常侍”,十常侍哪認識你劉備是老幾啊,等著升遷,那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