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這計劃頗合乎了北洋軍的戰爭理念,很快就得到了透過。
1915年7月4日,工農革命軍的偵察機部隊在邢臺以北40公里的天空中觀察到地平線上出現了異樣。能夠讓地平線出現異樣的事情可不多。經驗豐富的偵察機飛行員們大概確定是北洋軍的大部隊向這邊來了。飛機攜帶的燃油已經沒有給大家留下什麼滯空觀察時間,飛行員立刻果斷選擇返航。
一降落,飛行員立刻彙報情況,並且要求再次起飛。
“想都別想,飛機該檢修了。你自己不心疼你的命,我們部隊還心疼呢。”大隊長二話不說就拒絕了飛行員的要求。
“那我換一架飛機偵查!”飛行員也見過數千乃至數萬人規模的行軍隊伍,可地平線上的動靜實在是不尋常,光看到那跡象就給人一種想看明白的感覺。
“飛行員出勤有紀律,這個必須按照規定來。”大隊長根本不與通融。空軍的同志因為機械故障犧牲的太多了,為了多看一眼就賠上條命,工農革命軍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損失。
“放心,你的份我會給好好看的。”輪到下一個執勤的飛行員笑道,“再說了,敵人跑不了那麼快。三四十里地,他們大部隊怎麼都得走上一天。明天你怎麼都能看到。”
說笑歸說笑,第二輪起飛的飛行員在拉動操縱桿前,神色就已經嚴肅起來。每次上天都是搏命,這是無數記載、培訓以及親眼目睹事故所明白告知的事實。飛機在準確的駕駛升空之後先繞著機場繞飛一圈,地面觀察飛機飛行正常後,才允許飛行員向著邢臺北方進行巡航偵查的。
在沒有雷達和無線電導航的當下,所有飛行都靠對地面飛行目標標定來判斷飛機位置。樹林、道路、河流、從控制很容易觀測到的標誌性建築,都是飛行員們的判斷基點。在空中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來做這些判斷。加上觀察地面的情況,不管起飛前到底有什麼玩笑,上了天之後飛行員腦子裡面就完全沒有任何玩笑了。
沿著鐵路線往北飛行了三十多公里沒花太久,此時正是上午十分,夏日的陽光明亮的照耀著。飛行員的飛行眼鏡下的雙眼瞳孔收縮起來,那並不是因為陽光刺眼,而是他看到在遙遠的地平線上出現了幾條青色長龍。即便是四百多米的高空中居高臨下,飛行員依舊沒有看到這幾條青色長龍的盡頭。
最前面往來奔行的小點肯定是前哨騎兵,這些馬隊奔行往來,地上揚起的滾滾塵土甚至從空中都能看清楚。至於那大隊人馬滾滾向前的行動,飛行員已經沒有打算繼續觀察下去。航拍了幾張照片,飛行員立刻返航回去彙報。工農革命軍12軍駐紮在邢臺附近的時候,已經極大破壞了京漢鐵路。鐵軌自然給拆了,路基也給扒掉了近一公里之多。目的就是不讓北洋大部隊乘火車順利抵達邢臺。但是眼前的事實表明了一件事,北洋軍還是來了。
柴慶國倒是知道了北洋軍南下的訊息,作為野戰軍的18軍已經接替了工程兵12軍。12軍可沒有閒著,他們在邢臺與邯鄲的主要交通線上花了十幾天構建起一個堅固的防禦體系,這個南北東西縱深都超過10公里的防禦體系甚至稱為一條防線都不為過,從附近收割的糧食也儲存在防線裡面,足夠18軍10萬人吃上兩個月的。水源,糧食,彈藥,防線裡面都不缺乏。以北洋軍當下的能力不可能避開這個防禦陣地,他們如果想拯救邯鄲的部隊,就必須攻破這個防禦體系。
不到一百多里外則是臨漳縣的15軍,這是機動部隊,部隊上下準備好了與北洋軍進行周旋。再靠南的河南與河北邊境,則是12軍。他們的任務就是堵住北洋軍全力南下的可能性。
確定了所有部隊都到位,柴慶國命道:“一旦北洋軍進入攻擊範圍,空軍就開始對北洋軍實施例行轟炸。”
到了下午,工農革命軍的空軍飛機攜帶著炸彈起飛了。此時北洋軍的部隊又向前行動了大概十里地。整個長龍依舊看不到盡頭,但是整個部隊完全進入了空軍巡航範圍。在高空判明飛行方向是位於北洋軍行軍大隊的正上方,空軍飛行員拉動了投彈手柄。因為飛機彈倉開啟,飛機座艙中的氣流也開始出現了些許變化。最初設計投彈方式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氣流問題,因此除了機械鼓掌,一個大隊長英勇犧牲。在後面的調整設計中,還掉了四架飛機。最後炸彈幾乎是外接在飛機外面,靠機械傳動實施投放。即便如此,各種縫隙中還是會鑽進機艙不少風。
扳動手柄之後,飛機因為瞬間減少了48公斤的重量,因為重心的變化發生了些微的震動。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震動,也讓空軍付出了最少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