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絞�志�取�

劉永福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將軍,他非常關心下屬和士兵,飛鴻深有體會。那些隨他久經沙場的弟兄自不用說,就是新補充計程車兵也同樣對他倍感親切。所以在他的軍中任職,飛鴻過得較為愉快。

星移斗轉,一眨眼不知不覺就過了五六年。

1894年6月,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中國運兵船,同時出動陸軍進攻駐牙山附近成歡驛的清軍。8月1日,中日兩國同時宣戰,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8月6日,臺灣防務吃緊,清政府命令劉永福幫辦臺灣防務。接到命令後,劉永福一面做出發準備,一面對士兵進行動員。9月劉永福奉命率所部移駐臺南。飛鴻隨軍一起進發,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征程。他的愛徒戚繼寬,堅決要求隨師傅去抗擊倭寇,徵得劉永福同意後,戚繼寬也一同去了臺灣。

劉永福決心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誓死保衛國家的每一寸土地。他先後在潮汕、臺灣等地招募新兵,將黑旗軍擴充至八營。然而此前的8月16日,日軍進攻朝鮮平壤,清軍敗績,總兵左寶貴壯烈犧牲。兩天後北洋海軍與日本艦隊在黃海決戰,北洋海軍被日寇摧毀,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殉國。9月,日軍渡過鴨綠江攻入中國境內,10月佔領大連旅順。原臺灣布政使唐景崧升任臺灣巡撫,負責臺灣全島防務。

唐景崧採用“三路分守”的辦法,劉永福曾提出異議,劉主張在臺北重點設防,希望唐改變計劃,由他在臺北幫辦,遭到斷然拒絕。劉永福氣憤之餘,對飛鴻等將士大叫:“臺灣遲早要敗在他手裡!”

飛鴻密切關注戰爭局勢的發展,同時加緊了對新招募計程車兵進行格鬥等方面的訓練,他對士兵們說:“倭寇把鐵蹄踏到咱國土上來了,把刀架在了我們的脖子上,你們該怎麼辦?!”士兵們紛紛表示要苦練殺敵本領。

局勢的發展對中國很不利,12月份日軍在山東半島榮成灣的龍鬚島登陸,第二年(1895年)1月攻佔威海衛,北洋海軍覆沒,丁汝昌、劉步蟾自殺殉國。

3月23日,賣國賊李鴻章與日本政府代表簽訂《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把遼東半島和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俄、德、法三國照會日本,勸告其放棄遼東半島,日本被迫接受,清政府用3000萬兩銀子將半島贖回。

訊息傳開,舉國激憤。清政府召唐景崧等官員回大陸,臺灣愛國紳士丘逢甲等人見無法挽回臺灣,於5月25日宣佈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唐景崧為總統,劉永福為民主大將軍,建國號為“永清”,表示永遠忠於清廷。唐在就任的當天,致電清政府:“臺灣士民,義不服倭,願為島國,永戴聖清。”

6月2日,在臺灣基隆港外的一艘日本軍艦上,清政府代表李經芳(李鴻章之子)與日本政府代表樺山資紀辦理了割臺的交接手續。決心血戰的劉永福將軍,不斷給將士們鼓氣。同是6月,飛鴻受命於危難之中,被唐景崧任命為殿前大將軍。

就在“臺灣民主國”成立的同時,日軍開始進攻臺灣,6月4日日軍進攻基隆,迫近臺北。當晚唐景崧化裝逃往淡水,兩天後乘德國輪船逃到廈門。6月7日,日軍先頭部隊開進臺北,丘逢甲、林朝棟等人相繼內渡。“臺灣民主國”曇花一現,僅存在了12天就名存實亡。

就在臺北淪陷的同時,劉永福在臺南草擬《盟的書》,發出聯合抗日的號召,表示為保衛國土“萬死不辭”。飛鴻也暗下決心,堅決跟劉將軍血戰到底。唐景崧逃走後,抗日鬥爭群龍無首,臺南民眾和官紳推舉劉永福為“臺灣民主國總統”,領導抗日。劉永福堅辭不受,仍以幫辦之職,統率各路人馬抗敵保臺。

由於負責中路防守的林朝棟逃回大陸。6月12日,日軍近衛師團分東西兩路猛撲臺中門戶新竹縣。日軍很快包圍新竹,開戰前日方送來了勸降書。抗日軍民沒有理會他們這一套,加緊修築工事,準備決一死戰。劉永福本來只負責守衛臺南,現在實際上已成為全島抗日首領,他不能坐視新竹淪陷,於是派手下的分統楊紫雲率領新楚軍,會同義軍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等人駐守。眾將領與來自山區的農民一起阻止敵人,農民狩獵鍛煉出射擊準確的特長,殺得日軍傷亡慘重。

6月17日,日本在臺北成立臺灣總督府,由日軍首領樺山資紀任臺灣首任總督。

新竹保衛戰打得十分艱苦,飛鴻聽到這一情況,主動向劉永福請求帶兵增援。劉永福手下的黑旗軍得力干將吳彭年、王德標等不贊成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