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在盛行叢林法則的美國,即便是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也不會考慮十年後的事情,更別說一百年之後的事情了。絕大部分割據勢力都處於朝不保夕,隨時有可能覆滅的境地,更不會做長遠考慮。

對任何一支割據勢力來說,不斷的增強自身實力是生存的不二選擇。

為此,任何一支割據勢力都會竭盡所能的增加統治之下的人口規模,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奴隸貿易。

顯然,割據勢力的利益與生存需求是奴隸貿易存在的基礎。

回顧歷史就能發現,這種需求也正是一百多年前,西方殖民者從事奴隸貿易,把從非洲擄掠的黑人運送到美國,販賣給美國的農場主從事農業生產的根源。直到工業革命,步入工業化時代,工業的重要性超過了農業,企業家需要足夠的自由勞動力從事工業生產,也就需要把被農場主綁在土地上的黑奴解放出來,由此引發南北戰爭,奴隸貿易才真正在美國成為歷史。

從生產力上講,現在的美國還不如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

當所有美國人都在為基本的生存問題而亡命奮鬥,也就產生了滋生奴隸貿易的溫床。

對於面積超過八百萬平方公里,卻只有五千萬人的美國本土來說,決定農業生產力的不再是土地,而是勞動力。如果把北面的加拿大算上,哪怕只計算加拿大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就更低了。

除了需求之外,混亂的無政府狀態也是奴隸貿易得已存在的關鍵因素。

入侵者撤離的時候,美國本土的人口分佈與資源分佈嚴重失衡,加上聯邦政府與絕大部分州政府分崩離析,更加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動盪。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資料,但是在入侵者撤離之後的第一個月內,倖存的五千萬美國人中,至少有四千萬失去了家園,在各地尋找安居點。

這些流離失所的平民,成為開創奴隸貿易的第一批“貨源”。

隨後出現的地方割據勢力,特別是割據勢力間的兼併與征伐,進一步的擴大了奴隸貿易的“貨源”。

用斯圖爾特的話來說,哪裡有戰亂,哪裡就有奴隸貿易。

任何一個割據勢力,都會對勢力範圍之內的平民進行洗腦般的控制,確保勢力範圍內的平民絕對忠誠。為此,當某個割據勢力被其他割據勢力兼併之後,其統治下的平民往往無法得到新統治者的接受與認同,往往會淪落為奴隸。即便是相互征伐,被擄掠的平民也會淪落為奴隸。對在割據勢力征戰中獲勝的一方來說,把對手統治下的平民罰為奴隸,也是獲得勞動力的最佳辦法。

要知道,奴隸不是平民,奴隸主只需要為奴隸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而僱傭平民還需要支付高昂的勞動報酬。

這種現象,在小型割據勢力的相互征戰中最為普遍。

某些大型割據勢力,特別是最強大的幾個割據勢力,某些時候還會給予被征服者較為公平的待遇,比如讓被征服者以勞動、或者是別的方式,獲得平民身份,最終成為該割據勢力的成員。

對小型割據勢力來說,顯然無法以這種方式來對待被征服者。

原因很簡單,小型割據勢力朝不保夕,隨時會被鄰近的大型割據勢力吞併。此外,小型割據勢力統治的人口非常有限,很難消化掉被征服者。還有,小型割據勢力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而供養武裝力量需要足夠的資金,因此販賣掉被征服者,成為了很多小型割據勢力的主要經濟來源。當然,小型割據勢力的控制區域都很小,還主要是一些荒蕪之地,難以發展產業,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

有了市場需求,又有龐大的“貨源”,奴隸貿易自然興旺發達了。在美國本土,奴隸貿易最興旺的就是中西部地區。關鍵就是,中西部地區的小型割據勢力最多,戰亂最為頻繁。因為中西部地區的城鎮最少,人口密度最低,所以在大災難之後,有將近兩億美國人湧入中西部地區。雖然在大災難之後不久,美國聯邦政府下達了返城令,但是受地外文明入侵影響,仍然有大量平民留在中西部地區。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中西部地區最安全,準備等到擊敗入侵者之後再返回家園。雖然這是明智的選擇,但是沒有任何人知道真正的危險不是來自地外文明,而是DNA病毒,更沒有人想到,在DNA病毒大肆擴散之後,美國聯邦政府與絕大部分州政府會土崩瓦解。結果就是,在入侵者撤走之後,美國的倖存者中有近兩千萬在中西部地區。

與相對龐大的人口數量相比,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就極為匱乏了。

這些失去了一切,又無家可歸的平民,成為了奴